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6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1.
背景既往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骨骼及神经,肌肉病理改变的研究较多,而对畸形足周围软组织变化的研究正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对照实验.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对象实验于1997-11/2003-08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骨科研究所完成,实验组深筋膜标本来自于15例手术矫正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男11例,女4例,均年龄9个月.对照组选择5例非神经肌肉性疾病及非胶原病死亡患儿.年龄4~21个月,平均11个月.方法对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者及非神经肌肉病变死亡小儿的足部及小腿前外侧深筋膜进行免疫组化,切片应用LeticaQ,570c彩色图像分析仪处理系统进行量化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深筋膜的Ⅰ,Ⅱ,Ⅲ型胶原阳性表达及相对含量.结果实验组足内侧Ⅰ,Ⅱ,Ⅲ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16.43±11.80,132.91±8.88,184.40±1182;对照组分别为169.28±8.17,176.33±9.47,194.38±5.87.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挛缩组织Ⅰ,Ⅱ,Ⅲ型胶原含量均有增加,Ⅰ型胶原增加最显著,Ⅲ型次之,Ⅱ型增加最少.且Ⅰ,Ⅲ型胶原呈负相关.Ⅱ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可能为伴随现象.它与Ⅰ,Ⅲ型胶原无相关性.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细胞外基质的改变符合组织器官纤维化及一般瘢痕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故认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可能为足内侧的纤维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62.
康复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8例患者(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功能与术后康复训练25 d后膝关节评分标准(HSS-KS)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组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HSS-KS评分结果,术前为39.37±6.32;术后为77.36±12.68,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3.
岳勇  赵东风  葛杰  杨柏  时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85-4085
对4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及术后对患肢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小切口微创、有限内固定减少骨折处血运破坏,增加骨愈合机会,术后可早期康复训练,改善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4.
对47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应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方法及术后对患肢行早期康复训练,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小切口微创、有限内固定减少骨折处血运破坏,增加骨愈合机会,术后可早期康复训练,改善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5.
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评价肺内肿块性质及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4例肺内肿块患者(恶性21例,良性8例,炎性5例)行多层CT同层动态扫描(欧乃派克350 mgI/ml、总量50 ml、速率5 ml/s,延迟11 s扫描,扫描速度4层/0.5 s、周规1.5 s、共扫30 s).利用FUNCTIONAL CT软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获得主动脉和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肿块血流灌注参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肺内恶性和炎性肿块的时间-密度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支,达峰值后走行平缓(恶性16例/21例,76.2%;炎性4例/5例,80.0%);良性肿块曲线走行平坦,无明显上升(8例/8例,100.0%).恶性肿块的灌注值、峰值高、峰值高比值和平均通过时间均明显大于良性肿块(P<0.01),此四个参数间呈两两正相关;灌注值与到达峰值时间呈负相关.结论CT灌注成像可为肺内肿块的诊断提供定量的功能信息,有助于肺内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钛铌锆钽(TiNbZrTa)医用钛合金接骨器对兔骨折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分为TiNbZrTa组(Ti组)、普通钢板组(钢板组)。于骨折建模后分别予TiNbZrTa接骨器及普通钢板固定骨折端,随机抽取10只兔于骨折前后、接骨器手术后以及术后的第7、14、28、56、84天测定骨折端骨生物电位。结果与骨折建模前比较,骨折后两组骨生物电位均为负值,安放内固定后电位进一步降低,其中钢板组较Ti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2周钢板组骨折端负性电位开始回升,术后8周接近正常生物电位;而Ti组术后电位虽然波动较小,但始终保持负电位,术后12周在原骨折部仍能测到较低的负电位(P<0.05)。术后84 d镜检,Ti组与钢板组均可见原始骨痂中的新生骨小梁,骨折端的坏死骨被清除,新生骨形成,完成爬行替代过程,Ti组骨折部已完全移行为板层骨,哈佛管排列整齐,血管化明显。钢板组主要由编织骨组成,哈佛管排列较Ti组紊乱。结论钛铌锆钽(TiNbZrTa)钛合金较传统钢板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新型生物医用金属植入材料的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分析2012年成都市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状况,为狂犬病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年成都市狂犬病暴露处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成都市全年共处置狂犬病暴露患者124 688人;4~8月暴露占全年52.55%;Ⅲ级暴露占47.07%;就诊患者狂犬病疫苗接种率100%,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率6.96%;伤人动物犬占82.78%;伤人犬中家养犬占92.84%;家养犬总体免疫率43.08%.结论 需加强狂犬病预防知识宣传,需进一步加强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  相似文献   
68.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动作不灵活等原因易发生colles骨折。骨折复位后,部分患者出现复位不佳,或有部分患者1周后发生了骨折块的再移位。老年骨折因骨质疏松、粉碎骨折而导致稳定性较差,以传统的手法复位、固定较为困难。外固定包扎过紧压迫动脉及神经,出现肿胀麻痛,使患者难以忍受,骨折处皮肤出现张力水泡及皮肤压迫溃疡;过松,复位后再移位;患者家属心情迫切,担心、焦虑、是否残疾、往往要求解剖复位,甚至手术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一方面,患者要求高质量、高要  相似文献   
69.
目的胸部CT图像的肺实质自动分割是肺部疾病计算机辅助检测的重要基础。为提高分割速度,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重采样的分割算法。方法首先对数据重采样,提取部分(1/8)体数据。再基于重采样体数据,通过阈值分割、胸腔提取、气管剔除、血管填充、左右肺分离和肺壁结节填充等步骤,得到初步分割结果。然后将该结果还原到完整数据体上,形态学平滑后即完成最终分割。最后将算法应用于20例患者数据(2556个断层),并与放射科医生手动分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文算法对20例患者数据均能取得优异结果,与放射科医生手动分割的平均面积重叠率达99.02%,且适用于左右肺相连、肺壁存在结节、视野不完整等异常情况。通过数据重采样极大缩短分割时间,一般可缩短50%,一帧图像平均耗时小于0.25s。结论本文算法能够实现胸部cT图像肺实质的自动分割,结果准确可靠,鲁棒性好,速度快,基本满足实际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70.
胫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 ,占 10 %左右 ,治疗方法颇多 ,但如处理不当 ,则可出现伤口感染、畸形愈合、延迟愈合、骨不连、骨髓炎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甚至有截肢的严重后果 ,特别是胫骨骨折中的不稳定骨折 ,处理较为困难。自 1996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应用小切口下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 4 7例 ,取得显著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7例 ,其中男 4 1例 ,女 6例 ,年龄17~ 5 4岁 ,平均 35 5岁 ,4 7例中交通事故伤 35例 ,压砸伤5例 ,跌伤 3例 ,其它伤 4例。单侧胫腓骨骨折 4 4例 ,双侧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