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实验首次证明人工塑造小肠梗阻家兔动脉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高于梗阻前7.9倍,十二指肠组织 VIP 增加1倍。十二指肠灌注大承气汤后,血浆 VIP 含量下降50%,对照组升高65%。门脉血 VIP 含量为动脉血的4倍,其改变趋势与动脉血相似。VIP 增高是肠梗阻时导致肠壁充血、水肿及肠腔渗液增加等病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大承气汤对其有治疗作用,该方剂对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 VIP 水平表现为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2.
大承气冲剂对腹部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大承气冲剂术后灌肠对肺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66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中药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3、5d观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一氧化氮(NO),胃动素(MOT),急性反应蛋白(CRP)变化,同时应用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仪测肺功能。用APACHEⅡ评分系统评估治疗前后全身状况。结果:感染,手术创伤造成TNF,CRP增高,MOT减低,肺功能损  相似文献   
33.
李申  尤胜义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0,28(8):457-458
目的:了解腹部外科疾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实验同时测定了62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依ApacheⅡ评分分组,重症组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C反应蛋白高于轻症组,肿瘤坏死因子与C反应蛋白成正相关。重症组中,死亡组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组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  相似文献   
34.
患者 男性,36岁。于入院前半年内间断性上腹疼痛,1个月前因左侧胸腔积液接受抗生素治疗和对症治疗,每周胸腔穿刺一次,每次抽出淡黄色胸水1000ml。CT检查发现胰体尾占位病变转入外科治疗。饮酒史15年,每日250ml,8个月前因胰腺炎住外院治疗4周,症状缓解出院。查体:消瘦,体重37kg,体温37℃,脉搏92次/分,呼吸22次/分。巩膜无黄染,左肺呼吸运动度减弱,叩诊浊音,左下肺呼吸音消失,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疼和肌紧张,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色素114g/L,白细胞87×109/…  相似文献   
35.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机体感染与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就IL-18的结构、生物学效应及其在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敏感组织如肝、骨骼肌、脂肪等受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利用效能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高血压、血脂障碍、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病理生理改变。随着对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认识的深入,  相似文献   
37.
尤胜义  马丽云 《天津医药》1992,20(11):654-657
本实验利用家兔机械性小肠梗阻模型探讨了动脉、门脉血及肠壁组织的胃肠激素水平与病理改变及十二指肠运动的关系。完全性小肠梗阻后,血中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及十二指肠壁VIP含量较对照组升高,血中胃泌素(Gas)降低,结肠组织VIP、SP较对照组减低(P均<0.05)。门脉血激素水平高于动脉血且呈正相关,腹水中可检出上述激素免疫活性。结果提示胃肠激素是影响肠梗阻病变的重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38.
核因子-κB与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er—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与胰腺炎的发生、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NF—κB的结构、激活、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胰腺炎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9.
淋巴细胞凋亡、免疫抑制和脓毒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表明淋巴细胞过度凋亡是导致脓毒症免疫抑制的重要机制 ,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脓毒症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淋巴细胞过度凋亡的意义及机制等方面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0.
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春立  寇丽  尤胜义 《天津医药》2006,34(7):479-48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各亚群凋亡比例变化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被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重症胰腺炎(SAP)模型组、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利用向胆胰管内注射脱氧胆酸钠建立大鼠重症胰腺炎模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先对CD4^+和CD8^+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使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标记各T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实验结果。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较SAP模型组明显回升(P〈0.05或P〈0.01),CD4^+和CD8^+T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均明显下降(均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减少T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减轻重症胰腺炎诱发免疫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