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41.
本文对39例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25(CA125)、铁蛋白(SF)、糖类抗原CA242(CA242)、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CAl99(CA199)等六项指标进行联检,结果提示联检很大程度提高了肝癌的诊断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2.
血清CA199、CA242和CEA检测结直肠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资料完整的66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A199、CA242和CE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三项指标联检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3.
肺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和CA153联检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扩大肺癌的诊断成功率,本文对11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CA199、CA125和CA153进行检测,以便探讨这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4.
血清肌钙蛋白T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临床已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并且随机抽取的389例患者入院时及入院24h时的血清肌钙蛋白T(TNT)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45.
外科治疗是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切缘是外科治疗中的焦点问题。R0切除的定义经历了由切缘>1 cm到>1 mm的转变。手术方式并不会影响CRLM的切缘状态,相反,RAS基因突变“、非促纤维组织增生型”病理组织学生长模式、肿瘤负荷高和肝两叶受累等较具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与较高的R1切除率相关。与R1切除相比,R0切除可以改善RAS基因野生型或低肿瘤负荷病人的预后,却不能改善RAS基因突变型或高肿瘤负荷病人的预后。对术前化疗病理学反应良好的病人,切缘状态不影响生存;对术前化疗病理学反应不佳的病人,R1切除的预后较R0切除更差。对术前化疗反应良好的RAS基因野生型CRLM病人的R1切除、从肝内大血管上剥离的R1切除以及多发性CRLM的非最大转移灶的R1切除均是可以被接受的。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病人各方面因素,为CRLM病人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546.
背景: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外置接骨板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不同负重情况时的骨折端应变、应力遮挡情况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及康复锻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40岁健康男性的胫骨CT数据,建立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胫骨逆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固定模型及骨痂模型并根据骨折的固定原则进行装配。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骨折愈合不同时期时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2种固定方式的骨折端位移、胫骨应力遮挡、骨痂应力、胫骨及固定装置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胫骨骨折端相对位移随着骨折愈合的进行逐渐减小,在术后3个月后位移明显减少;术后0,1个月,外置接骨板组的垂直位移及总位移均大于逆行髓内钉组,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水平内外侧位移)均较X、Y轴位移明显,且接骨板模型的Z轴位移差异最明显;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最大位置均位于胫骨外侧,位移最小位置均位于胫骨内侧;(2)骨折愈合的应力遮挡率随骨折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逆行髓内钉的应力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