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33篇 |
免费 | 146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儿科学 | 16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76篇 |
口腔科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88篇 |
内科学 | 191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124篇 |
特种医学 | 172篇 |
外科学 | 141篇 |
综合类 | 693篇 |
预防医学 | 228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236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61篇 |
肿瘤学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篇 |
2023年 | 41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66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7篇 |
2014年 | 151篇 |
2013年 | 161篇 |
2012年 | 169篇 |
2011年 | 175篇 |
2010年 | 154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21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98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利用水泡口炎病毒(VSV)作为一种新型药物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能性.方法 (1)确定VSV-绿色荧光蛋白(GFP)在不同时段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2)利用DU145细胞在裸鼠建立动物肿瘤模型,荷瘤动物经注射不同剂量的VSV-GFP(1×106、1×107 PFU/100μ1)后,观察不同时间点肿瘤的变化及治疗效果,并确定瘤体内病毒的复制水平、肿瘤大小变化及动物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VSV-GFP能选择性地杀伤前列腺癌细胞,在转染倍数(MOI) =0.1时,DU145细胞死亡率>85%,与之比较,RWPE-1细胞死亡率<20%,而RPMI 1640对照组细胞死亡率<5%.体内实验中,移植瘤体内不同时间点(12、24、48 h)病毒复制滴度分别为2.36×107 PFU/g、3.82×107 PFU/g、4.38×107 PFU/g,1×107 PFU剂量组,1×106 PFU剂量组,RPMI 1640对照组在治疗48 d后,移植瘤平均体积分别为(1470.54±480.67)、(903.40±3245.50)、(408.54±224.40)mm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不含病毒RPMI 1640对照组比较,肿瘤明显缩小,动物生存期延长.结论 溶瘤病毒VSV-GFP在DU145为模型的体内、外实验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结构、NO(nitric oxide)-cGMP(cv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通路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作用。方法本课题以不同月龄大鼠阴茎组织及培养的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月龄大鼠阴茎组织中NO量、NOS(Nitric Oxide Synthase)活性、cGMP量、端粒酶活性及海绵体结构的变化,并比较大鼠、人阴茎组织及大鼠原代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1)大鼠阴茎组织中NO量、NOS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各月龄组间有显著差异。阴茎组织cGMP含量逐渐降低,各月龄组间差别显著;(2)随龄增加,平滑肌纤维逐渐减少,胶原纤维增多,粗大成团,窦状隙变少、变窄:(3)大鼠阴茎组织端粒酶活性以2月龄活性最高,随龄增加逐渐下降。人阴茎组织中无端粒酶活性。结论(1)衰老对大鼠阴茎组织结构、NO.cGMP通路及端粒酶活性有显著影响,提示衰老与ED关系密切;(2)大鼠阴茎组织有端粒酶活性,可作为研究细胞衰老与ED关系有关端粒酶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直肠外翻技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手术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操作要点。方法 2007年8月~2009年8月,对14例低位直肠病变[直肠癌7例(伴肝转移1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4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施行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采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来外翻直肠残端。14例均行一期吻合、预防性回肠造瘘。结果 14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病例。14例直肠残端均外翻成功。术后炎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狭窄1例。7例直肠癌随访11~25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术前合并肝转移者术后3个月再次出现肝脏新发病灶,其余6例未发现远处转移。7例非直肠癌术后随访9~33个月(中位时间19个月),未见肠管新发病灶。所有病例术后排尿控制功能良好,造瘘还纳术后肛门控便、控气功能良好,男性病人未出现明显性功能障碍。结论直肠外翻技术联合腹腔镜手术在准确、安全切除病灶的前提下,既满足了微创的要求,又降低了手术费用;用已击发的圆形端端吻合器外翻直肠残端,简单且有效。 相似文献
104.
105.
108.
目的 检测十堰地区不同Hoehn-Yahr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选择十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5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依据Hoehn-Yahr分期标准分组,运用尿动力学测定仪检测比较不同Hoehn-Yahr分期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不同Hoehn-Yahr分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尿动力学异常主要是逼尿肌不稳定,而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初感膀胱容量、膀胱最大容量的增加、低顺应性膀胱发生率增高,而随着帕金森病疾病的加重,逼尿肌力受损,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逐渐减小,残余尿明显增加.结论 不同Hoehn-Yahr分级的散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会出现特征性的尿动力学变化,对于泌尿系症状的治疗方案、治疗、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随着高能量创伤的逐年增多,骨盆损伤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约占全部骨创伤的3%。尽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骨盆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仍居高不下。骨盆前环结构和后环结构对骨盆的稳定性作用分别占40%和60%。骶骨、骶髂关节同属骨盆后环,是承担人体躯干载荷和传导、分散进行力的重要结构,骨盆环相关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对骨盆损伤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IFN-γ对胆囊癌小鼠模型中肿瘤内IL-10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影响。方法20只BALB/C裸鼠通过皮下接种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构建胆囊癌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N-γ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IFN.叮组小鼠在肿瘤内注剃、鼠重组IFN-γ 0.1mL(1×10^5kU/L,生理盐水溶解),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通过ELISA法检测肿瘤中鼠源性IL-10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CDl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CD64^+细胞(M1型巨噬细胞)和CD206’细胞(M2型巨噬细胞),并以Student’s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接种肿瘤细胞1周后,裸鼠皮下全部成瘤,固定于左前肢腋下。IFN-γ组存活9只,对照组存活7只。IFN-γ组裸鼠肿瘤质量为(518±138)mg,对照组为(669±128)mg;IFN.1组肿瘤体积为(456±172)mm。,对照组为(505±146)mm。,两组裸鼠肿瘤质量和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0,1.503,P〉0.05)。IFN-γ组裸鼠肿瘤中鼠源性IL-10浓度为(58±16)μg/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2±45)“g/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6,P〈0.05)。IFN-γ组中单核-巨噬细胞计数为814-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e21;M1型巨噬细胞计数为66±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4-4;M2型巨噬细胞计数为15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14,两组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4,13.127,6.914,P〈0.05)。结论IFN-γ能够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IL-10浓度。IFN-γ能够诱导单核-巨噬细胞浸润至胆囊癌细胞问质中,主要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