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索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改善肠道炎症作用的直接靶点,从炎症靶点生物学功能的角度,阐释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保护肠道并发挥消积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靶点“钩钓”策略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肠道组织中捕获并通过高分辨质谱鉴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提取物的直接作用靶点蛋白,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靶点蛋白相关信号通路。通过q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靶点蛋白的功能验证。结果 累计从肠道组织鉴定到1333个结合蛋白,并通过KEGG分析发现靶点蛋白群主要与肠道动力学、肠道免疫、黏膜屏障等功能有关。进而利用免疫组化、qRT-PCR等方法确证了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上述保护肠道功能的潜在作用。结论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具有改善小鼠肠道组织炎症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肠道动力、改善肠道免疫微环境以及维持肠道黏膜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4月我们采用手术中经空肠置入胃管并上行经胃肠吻合口入胃的置管方法23例,取代传统的经鼻置管方法,效果较好。临床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8~74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胰头癌3例,下段胆管癌及壶腹癌各2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毕Ⅱ式胃空肠吻合14例,胃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胃癌13例,十二指肠部溃疡3例)。置管方法:胃空肠吻合完成后,用远端带侧孔的胃管距吻合口远侧约25cm处的对系膜侧空肠壁戳孔,放入胃管侧孔端,于空肠内上行经胃肠吻合口入胃。戳孔处腹膜与空肠浆肌层缝合固定。本组患者术后留置管时间5~2…  相似文献   
13.
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大鼠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细梗胡枝子总黄酮对急性应激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利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采用在2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 mg·kg~(-1)之间将大鼠置于冰水中5 min的方法建立急性应激血瘀大鼠模型.观察胡枝子总黄酮对模型大鼠全血黏度(TBAV)、全血还原黏度(TBR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性(EAI)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同时测定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解聚时间.结果:胡枝子总黄酮5.5,2.25 g·kg~(-1)能明显降低高、中、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降低中、低切变率下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5.5,2.25 mg·kg~(-1)可使模型大鼠CT,PT,APTT,TT明显延长(与模型组比较P<0.01),并使血小板最大聚集率降低和血小板开始解聚的时间缩短(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胡枝子总黄酮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液凝固有明显的影响,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评价支架成形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病变(NIVL)对静脉性溃疡愈合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性溃疡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NIV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同时是否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髂静脉病变,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同期支架成形术处理NIVL;B组(对照组)接受单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治疗,未处理髂静脉病变。根据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主要研究终点为溃疡愈合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静脉曲张复发率、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17例患者,A组114例,B组103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患者髂静脉支架通畅率为100%。A组、B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1.2% (104/114)、79.6% (82/103),A组显著高于B组(P=0.02);A组患者平均VCSS评分(4.8)显著低于B组(7.5)(P=0.004);A组静脉曲张复发率(7.0%)显著低于B组(17.5%)(P=0.02)。 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以静脉性溃疡为主要表现的NIVL安全、有效,可显著促进溃疡愈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静脉曲张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侵犯右肝门时,对肿瘤及尾状叶的切除受肝右叶影响,操作困难,近2年我们对4例侵犯右肝门及(或)尾状叶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采用先切除右半肝再行肿瘤及尾状叶切除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步切除法”),进行联合尾状叶及右半肝切除的胆管癌治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孙成宏  姚晖 《河北医药》2014,(19):3008-3011
目的:了解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药物使用情况,为加强医院外科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2011年第一季度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归档病历中围手术期主要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甲状腺肿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7.69%,其中预防性用药占100%,部分患者(60%)术前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用药;所有患者均不同程度使用促凝(止血)药、激素类、化痰类、维生素及辅酶类、电解质、营养药、助消化药物和增强免疫力中成药等辅助药物,调查发现辅助用药和营养药存在过度使用和无指证情况较明显,说明甲状腺肿手术的单病种限价存在降价空间,科室药品比例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结论科室应继续加强对合理应用药物的宣传和督察,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康艾注射液具有益气扶正,抑制肿瘤生长,在放化疗中能保护甚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化疗药联合应用可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机体微循环,缓解疼痛.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并增加患者对抗肿瘤的正性心理应对能力.对近年来康艾注射液临床应用等研究结果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腹外斜肌腱膜翻转修补下部腹壁肌性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成宏  刘哲 《腹部外科》2004,17(5):288-289
目的 探讨腹外斜肌腱膜在下腹部腹壁肌性缺损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用腹外斜肌及其腱膜翻转修补先天性腹壁肌肉缺损综合征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5例。结果 全组11例术后近期效果满意,随访7月~10年,腹壁完整无膨出,发育正常,功能良好。结论 用腹外斜肌腱膜修补下部腹壁肌性缺损有其可行性和优越性,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为了阐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考察荆防颗粒对急性肺损伤粪便内源性代谢物代谢紊乱和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荆防颗粒组,造模后持续给药6 d。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HPLC-HESI-QE-Orbitrap-MS/MS)代谢组学技术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和肠道菌群的变化,并寻找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显示,荆防颗粒可以对11个生物标志物L-谷氨酸、琥珀酸、花生四烯酸、亚油酸、亚麻酸、苯丙氨酸、鞘氨醇、丁酸、丙酮酸、色氨酸、棕榈酸进行调控。对这11个生物标志物通过在线软件MetaboAnalyst进行代谢通路分析,得到潜在的主要代谢通路,其中共有10条代谢通路与荆防颗粒治疗急性肺损伤密切相关,包括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三羧酸循环,乙醛酸及二羧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亚油酸和亚麻酸代谢,氮代谢,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肠道菌群结果显示显著性差异菌主要有Bactero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