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7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狼毒考证集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今临床有关狼毒的使用颇为混乱,狼毒同名异物品主要有瑞香科、大戟科、天南星、科毛茛科等植物;《本经》中蘆茹和草蘆茹两药如今却已消失。虽然发现并指出该问题的文献数量已是不少,然而影响却不甚大,今就历代本草专著及先贤已发表的论文为参考,经考证集纂最后得出结论,狼毒正品应为瑞香狼毒,大戟科的狼毒大戟即是蘆茹,大戟科之月腺大戟即是已经消失的草蘆茹,其他科属均可视为伪品。  相似文献   
62.
背肌筋膜炎是临床多发且又常常被忽略的痛症.湿冷的环境和背部肌肉慢性劳损为重要发病因素,背部肌肉、筋膜在受损后易发生纤维化改变,使局部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引起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终导致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从而挤压局部末稍神经及毛细血管从而出现疼痛[1].治疗上,消炎镇痛作为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但消炎镇痛的药物常会引起胃部不适等副作用[2].近年来,笔者采取委中刺血配合针刺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3.
1 病例介绍某患,男性,56岁,因四肢无力1个半月入院.患者于1个半月前患感冒自行服用阿莫西林等药物3天无效后出现四肢无力症状,以双下肢明显,不能站立行走,双上肢持物不稳,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二便障碍,遂就诊于哈医大二院.该患既往体健,就诊前无胃肠道感染症状,否认疫苗接种史.  相似文献   
64.
常江  孙忠人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56-58,F0003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结构及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大鼠,用“推管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动物模型,采用HE染色技术检测心肌组织结构,检测大鼠血清中SOD活性、MDA含量变化.结果:针刺预处理组大鼠较缺血再灌注组心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明显减低(P<0.05或P<0.01).结论:针刺预处理能有效的抑制缺血再灌注高脂血症大鼠心脏组织的病理改变、清除氧自由基,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磷酸化STAT3( p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其中电针预处理组在造模前7天给予治疗,1次/天.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制备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侧脑组织pSTAT3蛋白表达情况,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24 h,电针预处理治疗组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大鼠pSTAT3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能下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pSTAT3的表达水平,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6.
外阴瘙痒是妇科常见病,以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为特征.引起外阴瘙痒的原因很多,如日常生活中理化因素的刺激、全身性疾病、外阴局部病变及感染等,但有部分患者找不到明显的全身或局部致病原因,即为单纯性外阴瘙痒.本研究主要针对针刺治疗单纯性外阴瘙痒.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经颅重复针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acupuncture stimulation,r TAS)疗法与常规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r TAS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30例。r TAS组采用经颅重刺激手法治疗,穴取百会、宁神、情感区、完骨、太阳、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足三里、太冲,百会及情感区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200~300 r/min,持续2~3 min,每15分钟捻转1次;电针连接百会、宁神,双侧完骨,同侧三阴交、照海,频率为10 Hz,强度为0.5~1 m A,每天1次,每次40 min。药物组口服地西泮治疗,每天2.5 mg,睡前服用。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天1次,睡前服用。每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每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食欲素A(orexin A)水平,并比较各组疗效,观察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90.0%(27/30)和20.0%(6/30),r TAS组、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治疗后,r TAS组和药物组患者血清orexin 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与安慰剂组比较血清orexin 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r TAS组和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随访比较,r TAS组、药物组、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86.7%(26/30)和16.7%(5/30),r TAS组、药物组和药物组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治疗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地西泮疗效相当,降低血清orexin A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8.
笔者采用电针结合经颅重复刺激法治疗特发性震颤15例,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自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哈尔滨现代中医药研究所的门诊病例,男9例,女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70岁,平均4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0年,平均3.2年;其中双手及上肢震颤者8例,右上肢震颤者5例,头震颤者2例;有家族史者3例.均符合美国运动障碍协会和世界震颤研究组织提出特发性震颤的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为双手、上肢、头部的持续性震颤,伴有或不伴有动作性震颤,不伴有肌张力障碍,有阳性家族史,饮酒后震颤减轻.  相似文献   
69.
逄静  孙忠人 《吉林中医药》2013,33(3):300-301
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采用电项针疗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其中痊愈8例,显效4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0%.结论:电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0.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近二十年关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此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检索CNKI近二十年相关文献,时间跨度为200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运用CiteSpace和Excel软件从文献发表量,高频关键词,发表作者篇数,作者合作程度,发文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共纳入670篇有效文献,平均发文量在每年33.5篇,波动幅度较小,呈上升趋势。研究方向逐渐从临床研究转向损伤机制方面,近年的热点关键词以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功能、NgR、信号通路为主,逐渐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主要形成了李晓宁、李志刚、曾园山为核心的代表团队进行稳定研究,且不同团队主要的研究方向都有不同的重点。在合作机构方面,东北及北京的文献发表数量最为突出,以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为主。形成一种地区内部间稳定的合作为主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