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在治疗重度拇外翻手术的应用。方法:对2015年5月-2018年5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60例重度拇外翻患者进行统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60例患者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对照组采用常规截骨术,随访1年,分析术前和术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情况,对比术前、术后各组A0FAS评分差异。结果:术前,观察组和对照组A0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2组A0FAS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A0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观察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骨基底部新月形截骨可以应用于重度拇外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治疗不断规范化,感染及其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已超过肾脏受累及狼疮脑病成为SLE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SLE合并感染主要与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缺陷以及SLE疾病活动性、激素与免疫抑制剂应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尺骨变异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82名。在前臂处于旋前、中立、旋后位时分别在最大力量握拳及手放松状态下,拍摄腕关节的X线正位片,分别测量164例腕关节的尺骨变异数值,观察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在入选健康人群的164例腕关节中,正向变异49.4%(81例),中性变异30.5%(50例),负向变异20.1%(33例)。当前臂处于旋后位,手放松状态下尺骨变异值最小为(0.15±1.22)mm ;前臂处于旋前位,手用力握拳时尺骨变异值最大为(1.81±1.21)mm ;前臂处于中立位时,手由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0.76±0.12)mm ;手处于放松状态时,前臂从旋后位到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增加了(1.08±0.23)mm。结论前臂从旋后位至旋前位的旋转过程中,尺骨变异值是一个逐渐增大的动态变化过程。手从放松状态到用力握拳状态的过程中,尺骨变异呈现动态变化,且趋向于正向尺骨变异。尺骨变异这种动态变化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而明显,性别之间及左右手之间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加压包扎、冷敷、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四联疗法在Pilon骨折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8年2月我科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125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术后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n=32),采用加压包扎+冷敷+石膏外固定+抬高患肢四联疗法治疗;对照1组(n=31),采用加压包扎+冰块冷敷+抬高患肢治疗;对照2组(n=31),采用石膏外固定+冰块冷敷+抬高患肢治疗;对照3组(n=31),采用冰块冷敷+抬高患肢治疗。比较各组术后VAS评分、患肢肿胀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VAS评分观察组优于所有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踝围差值与对照1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围差值低于对照2组及对照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所有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所有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lon骨折术后四联疗法综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终末期踝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侧入路踝关节融合术治疗终末期踝关节炎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跟骨骨折:跟骨是人体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2%,其中7%为关节内骨折,目前治疗的金标准仍然是扩大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是由于其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增加了皮肤坏死及感染的风险,同时也会引起严重的软组织粘连,影响后期距下关节的活动。为此,越来越多的微创入路及微创技术得到关注,同时如何避免腓骨肌腱及软组织粘连也值得思考。 腓骨肌腱:腓骨长、短肌腱起于腓骨外侧,分别止于内侧楔骨的跖侧及第5跖骨基底,是足部主要的外翻力量,正常足有30°-35°的外翻及30°左右的内翻活动度,其外翻运动主要依赖腓骨短肌腱的收缩与位移。腓骨短肌腱的粘连或断裂都会减小踝关节及足的外翻肌力,由于不能对抗胫后肌腱强大的内翻力量,逐渐就会形成内翻足畸形,严重时也会导致踝关节内翻。 背景: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传统的扩大外侧入路是治疗跟骨骨折的金标准方法,但这种方法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及腓骨肌腱粘连,引起术后后足疼痛。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对后足活动的影响。 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足踝外科自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60例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均采用经典的外侧“L”形切口,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动态牵开腓骨肌腱的方式显露跟骨,试验组采用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性静态牵开方式显露跟骨。试验方案于2016-02-18获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伦研批第2016-G026-01号。 结果与结论: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156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78例。2组患者内固定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内固定后第3个月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内固定后第6个月的踝关节背伸和跖屈角度接近。试验组患者在内固定后第6个月的内、外翻角度及在内固定后1年足踝临床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末次随访时试验组患者后足Maryland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切口并发症,包括1例切口感染、3例切口坏死;试验组中有2例发生坏死。提示保留腓骨肌腱鞘完整可以显著改善跟骨骨折内固定后后足的活动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不会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ORCID: 0000-0002-3319-3895(赵永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18.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期一种常见的慢性结缔组织病,表现为16周岁以前发病,持续时间超过6周,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关节炎病变。以前曾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juvenilerheumatoid arthritis)"和"幼年慢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喷剂对手足口病局部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应用金喉健喷剂治疗的43例手足口病患者为金喉健组、口腔炎喷剂治疗的43例手足口病患者为口腔炎组,以应用利巴韦林喷剂治疗的43例患者为利巴韦林组,以应用生理盐水雾化治疗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四组患儿局部症状的疗效。结果①利巴韦林组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皮疹消失、发热以及不肯饮食等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金喉健组、口腔炎组,三组间相互比较0.01相似文献   
20.
皮瓣治疗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创面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游离皮瓣还是带蒂皮瓣术后常带来皮瓣臃肿、外形不美观、影响肢体功能等问题,尤其是在手部尤为明显.因此皮瓣术后,如何对臃肿皮瓣消臃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目前传统手术方式是分次手术和吸脂术,但此方法有时效果欠佳,需分多次手术才能完成,且其术后厚度及外观与正常形态差别依然较大.作者从2010年1月-2016年4月对12例患者采用皮瓣上层组织切除后,取原皮瓣中厚皮在剩余基底组织上植皮方法消臃,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外型满意,而且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