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骨基质明胶在骨折愈合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骨基质晚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促进骨愈合的作用。方法 95例骨折愈合障碍患者行内固定和植入BMG(BMG组),50例行内固定和自体植骨(自体植骨组)。BMG组30例行病理切片观察,BMG组和自体植骨各20例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BGP)和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BMG组20例检测术前、术后1周、要后2周的白细胞介素2(IL-2)、IL-4、IL-6和IL-10。结果 BMG组骨折愈合时间与自体植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理切片示诱导成骨与正常骨结构差异料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后BGP、BSAP均高于术前(P<0.01),术后1个月BMG组的BGP较自体植骨组同(P<0.05),BMG组相前与术后的IL-2、IL-4、IL-1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BM具有促进骨生长的作用,可代替自体植骨。  相似文献   
32.
BO原理在下肢粉碎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BO原理指导内固定材料在下肢粉碎性骨折的应用,减少骨折端的血供破坏,有助于骨愈合。[方法]针对所有类型的下肢粉碎性骨折,术中不剥离骨膜及游离碎骨片,要求间接对线复位,固定相对稳定。动力髁钢板固定粗隆下骨折18例、固定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16例;解剖钢板少钉固定粗隆下骨折26例、固定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24例;加压钢板少钉固定股骨干粉碎骨折27例、固定胫腓骨粉碎骨折31例;LC-DCP少钉固定股骨干粉碎骨折26例、固定胫腓骨粉碎骨折22例;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粉碎骨折25例、固定胫骨粉碎骨折18例;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103例;单臂外固定架加有限螺钉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56例;有限螺钉加石膏或夹板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21例。[结果]治疗413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0.5个月,骨愈合408例,占98.78%。股骨骨折不愈合1例,畸形愈合2例(成角>20°),胫腓骨骨折延迟愈合2例,不愈合4例。[结论]BO的间接对线复位、固定相对稳定及保护骨折端软组织等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尤其适应于长骨干的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介绍92年以来采用自制骨水泥体外支架治疗儿童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经验。方法 本组89例开放性骨折的患儿,入院后行伤口清创骨水泥外支架固定胫骨骨折,采用双臂式体外支架72例,单臂式体外支架17例,手术力术简单可靠,注意保护和修复局部损伤软组织和尽量不干扰骨折端血循环。结果 89例患者经4个至8年随访,88例骨折愈合满意,仅1例发生延迟愈合,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无发生再骨折或骨骺早闭等。结论 该外固定支架材料简单,操作方便,可随意选定穿针点,按需定形,有利于减轻局部软组织损伤,并使骨折端获得相对固定,给骨折愈合创造优化生物力学环境,符合微创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34.
生物椎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出生物椎体 (biologicalvertebralbody ,BVB)模型 ,探讨其相关属性。方法 利用新鲜牛股骨髁经一系列化学方法制成BVB模型 ,并对成分分析、生物力学强度、超微结构、交叉抗原性、动物体内植入试验等一系列研究做了详细报道。结果 用灰重法测得牛骨BVB的无机物含量为 71 .5 % ,有机物含量为 2 8.5 % ,Ca :P比例为 3 .5 :1 ;动物体内植入试验局部无淋巴细胞浸润 ;生物力学强度检测其最低抗压强度为 31 2 .5kg ;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其孔隙率为 70 % ,孔径 390± 1 82um ,扫描电镜显示其表面 ,形状为绒毛状、小梁状和山嵴状 ,骨内无组织成分 ,BMG及BMP呈膜状或条状吸附在孔隙内 ;交叉抗原研究检测结果为受试动物免疫血清中无抗人体组织的抗体产生 ;卫生学检查未出现菌落。结论 生物椎体作为替代材料在椎体置换及椎体融合的优点 :(1 )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2 )合适的力学强度。 (3)天然的网状结构和孔隙率利于BMG及BMP的充填。 (4)能为宿主吸收替代。 (5)具有良好的骨诱导和骨传导作用。 (6)来源广泛 ,加工贮存方便  相似文献   
35.
角型钢板在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的应用(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是一种受伤暴力较大治疗比较困难的骨折。其特点是骨折涉及膝关节、多呈粉碎性、而且骨折很不稳定。5年来我科采用角型钢板(即国产95°髁钢板)治疗这类骨折38例,获得随访者32例,疗效优良率为84.4%。因而强调对本类型骨折的治疗要争取做到:①尽早手术将骨折解剖复位;②牢靠的内固定;③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而角型钢板固定符合股骨髁部的生物力学,其优点是能使骨折端牢靠固定、有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6.
患者女,21岁,囚车祸致双髋部肿痛活动受限3h入院。检查:双髋关节呈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双臀部可触及坚硬包块,双髋关节弹性固定。X线片示:双髋关节后脱位,头内下区有骨皮质缺损,髋臼内有  相似文献   
37.
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骨密度虽然可以诊断骨质疏松,但不能及时反映受试者正在发生的骨代谢情况:骨转换指标虽然不能诊断骨质疏松,但它可以及时反映受试个体正在发生的骨转换速率.目的:概述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bone tunrnover,biochemical marker,osteoporosis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99-01/2009-01);以骨转换,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密度,骨质疏松,骨折为检索词,检索CNKI数据库(1999-01/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与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研究紧密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文献.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631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其中31篇文献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预测骨质疏松症的骨折危险性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长期制动后的骨代谢机制、骨生化标志物种类、骨密度测量、多细胞基本单位和OPG-RANKL-RANK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学者运用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症和长期制动后的骨折危险性,从理论上分析骨折术后愈合与否的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患者 ,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 2年 ,10例均获复位 ,骨折愈合 ,无感染 ,疗效优良。结论 重建钢板可有效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 ,矫正畸形 ,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39.
1982-1992年共收治创伤性膝关节僵硬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膝部附近骨折是本病主要原因。作者介照了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特别是近2年来采用术后留置硬外麻管,回病房后用0.5%布比卡因注药法,使患者在无疼痛情况下主动加强屈膝活动,加上配合可控性膝关节活动训练架,关节活动幅度可以由病人自己控制,激发病人主动锻炼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膝关节僵硬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骨折愈合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许多骨不连或者延迟愈合往往出现在骨愈合的早期,等到发现已为时已晚.X线片目测骨盐含量变化达成25%才能分辨,因而无法观察极有临床意义的早期变化.本文介绍了骨折愈合理论和骨不连的定义,多细胞基本单位(BMU)和OPG-RANKL-RANK系统在骨重建中的作用;在超声检测、振动响应分析、机械阻抗分析、骨髓腔造影技术、高分辨率CT等方面对骨的研究以及早期诊断骨折不愈合已有相关的报道,但缺乏分子水平上的早期诊断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