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背景: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可以经静脉有效的控制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至2015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下肢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以使用氨甲环酸与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前10 min静脉注射氨甲环酸1 g,而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围手术期总失血量、置换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输血人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患者置换前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患者置换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置换后24 h,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6 d,2组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见深静脉血栓。提示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及输血量,降低输血风险及输血费用,利于术后功能恢复,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AO万向锁定钢板和普通锁定钢板对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老年AO-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6例,按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方法分为研究组(n=95)和对照组(n=111).对照组予以普通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予以AO万向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持续被动运动(CPM)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CPM功能训练。于手术结束2、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于手术结束2周、6周、6个月、12个月后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于手术结束12个月后参照Rasmussen功能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同时参照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统计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生率,并对存在创伤性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 结果 手术结束2、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2周、6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结束12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27.5±1.8)分和(27.1±2.2)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时间点,2组间的膝关节功能等级比较,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12个月后,2组患者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和WOMAC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采用CPM功能训练结合常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康复训练可快速减轻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的肿胀程度,促进其膝关节活动度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观察不同屈膝角度的马步桩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疗效,并为传统体育疗法的精细化和现代化提供依据。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90例横行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1~77岁,平均50.0岁。均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门诊复查骨折临床愈合后,分为3组进行康复训练:A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60°站桩训练;B组,男21例,女14例,采用屈膝30°站桩训练;C组,男10例,女10例,采用平路行走训练。康复训练为期1个月。以X线片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估。于训练前后对各组病例进行B觟stman髌骨骨折功能评分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2~4个月)。B觟stman功能评分:训练前A组18.89±2.19,B组18.74±2.03,C组18.85±2.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组评分29.40±1.14最高,B组26.09±3.86与C组25.70±4.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步桩运用于髌骨骨折术后的中期康复训练是安全、可靠、有显著疗效的;相比平路行走训练和屈膝30°站桩训练,屈膝60°马步桩的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后踝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分为空心钉组(39例)及钢板组(48例)。术后3周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AOFAS评分、疼痛VAS评分和足部对线评分评价疗效。末次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5.12±3.7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3周并发症发生例数空心钉组较钢板组少(P<0.05)。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VAS评分空心钉组优于钢板组(P<0.05),但足部对线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后踝骨折可优先选择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唐承杰  陈经勇  陈如见  刘显东  张鹏  成俊  李钟 《四川医学》2010,31(10):1495-1496
目的探讨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集2006年6月~2009年1月入我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的患者11例,所有患者术中均取自体髂后上棘骨进行骨移植术。结果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1例出现植骨块轻度吸收,但无临床症状;1例出现脑栓塞,转内科治疗;1例在术第5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即时予溶栓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自体髂后上棘骨移植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松动翻修术,是一种很好的骨移植物的选择和植入方法,值得在髋关节外科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亚洲型股骨近端髓内钉(APFN)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PFN组(33例)及PFNA组(35例).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