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3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周鑫  李志 《江西中医药》2021,52(11):14-16
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发现新冠肺炎与仲景所言的"伤寒病"多有契合之处.其一,二者起病受"非时之气"的影响,均发生在以寒为主的气候条件下.其二,新冠肺炎各临床分型证候特点与六经病证有相似之处:轻型、普通型为初感病邪或正气强盛,似邪气犯表之太阳病;重型患者为寒邪入里化热化燥,与少阳、阳明病证颇为相似;邪气内陷、正气衰微的危重型则似少阴及厥阴病证.  相似文献   
22.
潘朝阳  周莉萍  周鑫  漆滨 《江西医药》2014,(12):1431-1433
目的:探讨在胸腔镜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7月我科收治的32例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32例(VAMT组)及35例传统肋骨骨折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指标为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VAMT组在切口长度、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胸腔镜下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官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在抢救剖宫产瘢痕妊娠初治出血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2010年10月~2019年6月,对5例初治出血的剖宫产瘢痕妊娠,先在宫腔内放置水囊压迫止血,然后立即行腹腔镜下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及缝合修补。结果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35~50min,平均42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1ml。术后4周内血β-hCG均降至正常,月经规律来潮。结论官腔放置水囊联合腹腔镜子宫病灶切除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抢救初治出血的剖宫产瘢痕妊娠病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复发5例,其中4例有反复囊肿感染病史,术后呼吸困难2例,其中1例患者因长时间缺氧出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术后咽瘘1例。结论 手术方式和感染史是甲状舌管囊肿及瘘管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灶反复感染以及术后复发者易切除过多周围组织,术中应仔细结扎舌骨离断处减少咽瘘发生。颈部手术术后24 h应密切关注患者呼吸情况,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延长者术后可延迟拔管、予以激素治疗防止会厌前间隙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闭式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17例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2-77岁,平均年龄51岁。均为单一间隙感染,感染部位包括L2/32例、L3/45例、L4/58例、L5/S12例。均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留取病灶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查,术后持续闭式冲洗椎间隙2-3周。结果 1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术中失血量200-700mL,平均失血量(425±50)mL。病灶组织细菌培养结果:铜绿假单孢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粘质沙雷菌1例,余13例均为阴性;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急慢性炎症表现。术后3周,降钙素原恢复正常,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3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随访6-42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腰痛症状明显缓解,无感染复发病例。术后3-12个月(平均6.5个月)植骨均获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闭式冲洗治疗原发性腰椎间隙感染具有病灶清除彻底、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可行、效果满意的特点,可使清除病灶、植骨、固定、冲洗一步到位,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开放式截骨术(OW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骨伤科膝关节内翻畸形患者15例(16膝)。术前利用3D打印截骨导板模拟OWHTO,根据理想的术后下肢力线(WBL),确定截骨部位、合页、高度、宽度、胫骨平台后倾角(PTS)及锁定钢板模型,进行截骨内固定。对术前术后WBL、Lysholm评分、PTS、髌骨高度指数(Caton指数)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5~24个月,WBL术前为(19.27±1.55)%,3D打印设计为(61.91±0.24)%,术后WBL恢复到(60.54±0.84)%,术前术后有统计学差异,3D打印设计与术后实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PTS分别为(10.01±2.89)°,(10.06±0.09)°,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Lysholm评分(82.31±1.22)分,与术前(34.75±1.8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OWHTO,可实现精确截骨,显著改善下肢力线,减少术中透视,节省手术时间,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周鑫  丁巍  韩正刚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2):230-232,23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ey)、脂蛋白a、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60例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MA组)、60例2型糖尿病肾损伤达到临床期患者(CN组)及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四组研究对象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及肾功能指标;并采用线性相关法探讨Hey、脂蛋白a、L-FABP水平与患者肾功能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T2DM组、MA组及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A组及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5),CN组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高于MA组(P<0.05);CN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MA组及对照组(P<0.05),MA组、CN组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值高于T2DM组(P<0.05),CN组的UAER值高于MA组(P<0.05);UAER范围>20畔/min的T2DM患者的Hey、脂蛋白a、L-FABP水平与SCr、UAE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N患者Hey、脂蛋白a、L-FABP水平显著地升高,并且与患者肾功能损害和病情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采用Ⅵ区淋巴清扫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甲状腺癌患者资料60例,均行Ⅵ区淋巴清扫,与早期常规手术来采用Ⅵ区淋巴清扫I临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Ⅵ区淋巴清扫术后Ⅵ区淋巴结为46例,占76.7%.14例N0期患者术后Ⅵ区淋巴结为6例阳性,阳性率为42.8%;34例N1a患者术后Ⅵ区淋巴结为29例阳性,阳性率为85.3%;12例N1b患者术后Ⅵ区阳性率为10例阳性,阳性率为83.3%0 60例患者术后有6例出现并发症,出现转移的患者11例,占18.3%;在随访中患者死亡6例.对照蛆50例中.出现转移患者16例,占3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采用Ⅵ区淋巴清扫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9.
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疾病急性发病的病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重、病种复杂,因此急诊医师人员的合理配置与科学管理成为医疗管理的难题。为此,笔者开展骨科医院急症患者就诊现状调查,明确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加强人员培训、改变急救模式、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提高物资储备等,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0.
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穿心莲内酯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肿瘤、消炎抗菌、抗病毒感染等广泛药理作用。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胃癌、肝癌、肺癌、乳癌等多种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机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细胞周期、提高淋巴细胞抗肿瘤活性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