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8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以往许多作者设想,并认为颅内肿瘤病人病变周围脑水肿产生EEG(脑电图)异常.现在,CT不仅可直接显示颅内肿瘤而且也能显示和估计反应性脑水肿的范围大小和部位.因此,CT有利于确定EEG的改变和脑水肿的关系.本文的目的是:评价CT显示脑水肿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与EEG异常的比例关系,和确定脑水肿的EEG改变.本文分析127例幕上肿瘤在同一时期的EEG和CT的检查结果.所选病例中84例肿瘤伴有反应性水肿(66%),43例肿瘤无水肿(34%).CT研究:观察低密度区域.并发现恶性肿瘤常常伴有反应性脑水肿、相反、良性肿瘤常无脑水肿.但脑膜瘤有时伴有显著水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氯硝西泮在Wada试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准备外科治疗的106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用氯硝西泮替代异戊巴比妥行Wada试验。结果 106例病人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测试后30分钟到60分钟均基本恢复到测试前意识水平。101例通过测试者行前颞叶切除术,其中3例术后出现短暂语言迟钝,经观察脱水治疗3~7天后逐渐恢复,其余病人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语言障碍及记忆功能缺失。结论氯硝西泮在有效性、安全性上均达到临床用药要求,可以替代异戊巴比妥应用于Wada试验。  相似文献   
13.
近来已论及正常肾实质解剖的声象图表现。这些报告主要是成人的研究。本文的目的是强调在新生儿和6个月内的婴儿增强皮质髓质的差别是正常的。并对这种声象图的表现给与可能的解剖和生理学的解释。本组检查32例1天至6个月的婴儿。其中包括10个早产婴(妊娠时间30~36周)出生后1至3个月和22个足月婴儿,年龄1天至6个月。使用Picker回声观察系统80L型,较小的婴儿用5MHz6mm短的内部聚焦探头而较大的婴儿用3.5MHz13mm中等内部聚焦探头。其中23例扫描是与生殖泌尿系统无  相似文献   
14.
脑皮质电图的临床应用周昌贵我国癫痫的发病率为4‰~6‰。Thomas(1956)及Wada(1960)报告,所有癫痫患者中有1/4药物不能控制,需要探索新的有效方法。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有长足的发展,如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15.
对药物控制较差的局限性癫痫,包括颞叶癫痫在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可在皮质电图监测下,确定癫痫发放灶的部位和范围,以期在保存神经机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切除病灶,控制癫痫发作,本文介绍了16例在皮质电图监测下施行的癫痫手术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16例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27.6岁。平均病程6.9年。病因以颞叶尤其是颞尖部隐匿性微型脑血畸形及/或局限性脑萎缩为多。次为额叶早期星形胶质细胞瘤和胶质增生症。多数病人属癫痫大发作,少数属精神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神经、精神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症状和疾病,发病率高达4~6‰,约有1/4的癫痫用药物不能控制,需要在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确定癫痫灶下实施病灶切除,而手术成败的关键在于癫痫源灶的精确定位。EEG几乎是目前诊断癫痫的唯一最有用的诊断方法,其原理是将脑生物电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二次处理,以类似CT的图像清晰而直观地显示脑机能变化和颅内病理改变的部位与范围,与CT和MRI可以互补,还能发现一些CT不能发现的脑机能性改变,故BEAM对癫痫源灶的定位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脑电图是用现代电子放大技术,从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描记出脑神经细胞的自发生物电活动,通过脑电图仪加以放大后记录的脑电波形。脑电图检查除能发现脑器质性病变外,主要反映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功能。虽然近10余年来神经影像技术CT和MRI等有长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促进我国颅内脑电图事业的发展。方法:对11例癫痫病人实行IEEG和EEG、BEAM的对照研究。结果:11例癫痫病人均出现棘、尖波等痫性放电,但IEEG定位比EEG和BEAM更精确。讨论:癫痫源灶的波形特征为棘(尖)波,而原发性棘波具有波形尖锐、周期短、波幅高、常为负相棘波、出现时间最早、范围较局限、突出背景活动和背景活动异常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颅内脑电图(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olography IEEG)主要包括术前侵入性评估,是指通过颅骨钻孔或立体定向仪把深部电极安放到脑的深部组织,如海马、杏仁核等部位,直接记录这些部位的脑电活动,和通过颅骨钻孔或开颅手术,将条型或网络状电极安置在脑表面(硬膜外或硬膜下)记录脑各个不同部位的发作间期以及发作期的脑电活动。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电极电刺激局部脑组织,以了解它们的功能,进一步描绘出脑皮质功能图,帮助确定手术切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颅脑CT扫描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现代检查方法之一,但价格昂贵。为了提高CT检查的阳性率,减少阴性率。以往研究认为病人的主诉具有予示CT结果的价值。另外的研究强调神经检查无定位体征,表示缺乏客观的局灶脑损害,CT扫描发现局灶脑损害的阳性率亦低。在现代的研究中,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