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评价锁核酸捕获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变异的特点。方法分别用直接测序法、锁核酸(LNA)捕获TaqMan探针实时PCR和PCR-RFLP检测77例接受拉米夫定(LAU)治疗6个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结果锁核酸捕获TaqMan探针实时PCR和PCR-RFLP都能检测HBV野生型YMDD及其变异型YIDD和YVDD。此外,两种方法尚能鉴定HBV野生型和变异型混合种群。更为重要的是,在检测HBV野生型和变异型共生变异方面,锁核酸捕获TaqMan探针实时PCR比PCR-RFLP更敏感、更省时。结论锁核酸捕获TaqMan探针实时PCR是一种检测HBV YMDD变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高的快速法,在监测HBV患者LAM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发现新耐药病毒基因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软肝冲剂对CCl_4肝损伤大鼠p21mRNA表达及细胞周期各时相DNA含量的影响,从mRNA、DNA水平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RT-PCR及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CCl_4肝损伤大鼠p21mRNA表达、DNA含量。结果:软肝冲剂对复合因子造模大鼠有降低p21mRNA含量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实验的12d及45d,大剂量组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小剂量组(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正常肝组织p21mRNA呈相当低水平表达,其表达相对值为0.17±0.06U。定量DNA图像分析发现模型组中处于G_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多于其它各组P<0.01),软肝冲剂大剂量组中处于G_1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少于软肝冲剂小剂量组(P<0.01)。结论:软肝冲剂能调节CCl_4肝损伤大鼠p21mRNA基因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中药化纤方抗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作用 ,研制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新药。方法 :采用化纤方治疗慢性肝病患者 87例 ,疗程 0 .5年 ;与秋水仙碱治疗 87例作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 (P >0 .0 5 ) ;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LN等经 1个疗程治疗明显下降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化纤方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4.
抗癌方阻止大鼠肝癌前病灶生长及肝癌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癌方阻止肝癌前细胞增殖和发展的情况,并阐明抗癌方防治肝癌变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实验第4周和第40周抗癌方对DEN+2-AAF+PH化学诱导SD大鼠肝癌变模型的影响。结果:抗癌方,①能明显减少癌前病灶数量、缩小癌前病灶平均体积;②能明显减少癌前病灶中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③用药40周后能明显抑制肿瘤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肿瘤的数量和平均体积,长期用药较短期用药明显减少。结论:抗癌方通过抑制癌前细胞增殖和可能部分依赖p53独立途径诱导p21表达,直接阻止和延缓肝癌前病变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阻止肝癌变和肝癌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合并氮质血症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和1∶1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皆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敷脐配合结肠透析。其中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敷脐+生理盐水结肠透析;治疗组用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两组敷脐为每日1次;结肠透析为隔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腹水消减、肝肾功能、血钠、尿钠、尿钾、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以及门静脉血流动力性改变。 结果 治疗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71.7%(43/60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8.3%(11/60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肌酐与尿素氮下降,血钠、尿钠/尿钾比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门静脉血流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心房利钠肽、肾素、醛固酮、一氧化氮、内毒素、血管紧张素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1年随访观察结果,腹水消减有效率治疗组为38.3%(23/60例),对照组为0;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治疗组为23.3%(14/60例),对照组为41.7%(25/6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麝黄膏敷脐配合中药结肠透析能有效地消减腹水,改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性,减少血浆血管活性物质与氨、内毒素等有害物质,可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6.
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西医结合肝病领域,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进行必要的反思,也许能对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历史回顾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归纳为3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7.
乙肝3号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NF—α、IL—6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乙肝3号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乙肝3号冲剂,对照组皮下注射α-2b干扰素300万U,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TNF-α、IL-6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AST、TBil和γ-G均明显降低;同时TNF-α、IL-6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乙肝3号冲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降低TNF-α、IL-6水平可能为其抗肝损伤,改善肝功能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8.
软肝冲剂防治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软肝冲剂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作用,研制抗肝纤维化的有效新药,方法:采用软肝冲剂治疗慢性肝病患者87例,疗程0.5年;与秋水仙碱治疗87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Ⅳ、LN等经1疗程治疗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肝脏病理组织89学森计分与肝纤维化计分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肝纤维化逆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件冲剂对慢性肝病肝纤维俱有的治疗及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芪术抗癌方对肝癌NKp46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芪术抗癌方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的分子机制。方法:HepG2细胞小鼠肝内注射构建肝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5只)、治疗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5只);空白组(4只,未建模)。治疗组给予芪术抗癌方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治疗4周后麻醉采血处死,留取肝脏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检测肝癌细胞中NKp46的表达水平。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治疗组NK细胞、NKp46表达均高于模型组,模型组与空白组的NK细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的NK细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模型组与空白组NKp46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NKp46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治疗组较模型组NKp46的表达增强。结果:芪术抗癌方可以增加肝癌NKp46的表达,激活NK细胞,提高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与前C基因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为临床优化乙型肝炎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征集98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对前C基因及BCP进行测序分析。结果研究对象中HBV基因分型为:A:11例(11.2%);B:20例(20.4%);C:56例(57.1%);D:8例(8.2%);B/C混合型:3例(3.1%)。与其他基因型相比较,基因B和C型的患病率较高。基因型C的前C基因突变率为46.9%(46/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P<0.01);基因型C的BCP突变率为41.8%(41/98),较其他基因型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14,P<0.01)。结论 HBV基因分型以B、C基因为主。基因型C与BCP和前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