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81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97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目的:探讨互联网络在跨化研究方面的可行性,比较中澳两国青少年女生的吸烟观念和行为。方法:中澳双方各8名12—13岁的女生参加面对面的重点人群讨论及网上虚拟重点人群讨论。结果:参加研究的两国学生对网上交流方式非常感兴趣,效果很好。双方学生都具有一定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有的澳方学生曾尝试过吸烟,但中国学生表示没有吸过烟;追求“酷”的感觉是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进行跨化的比较研究是可行的,但具体操作对应注意一些问题。中澳两国学生关于吸烟的知识、观念差异不大,但行为方面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腹腔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 ,HCG)测定对宫外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对腹腔内出血的 32例可疑宫外孕患者的后穹窿 (或腹腔 )穿刺液做妊娠试验和 β -HCG定量 ,与尿妊娠试验及静脉血 β -HCG定量测定进行比较。结果 尿妊娠试验存在假阴性 ,而静脉血 β -HCG测定虽然结果准确 ,但耗时长 (需 2h) ,不适于急诊应用。只有腹腔血做妊娠试验结果与临床诊断完全一致 ,且其 β -HCG的含量明显高于静脉血中含量。结论 腹腔血HCG测定对宫外孕的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利用腹腔血做妊娠试验对有腹腔内出血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显著帮助。  相似文献   
83.
输卵管残端妊娠四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次异位妊娠行输卵管切除后的输卵管残端再次妊娠的机会甚少,尤其是在自然妊娠的情况下。我院妇科9年时间内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输卵管残端妊娠4例,现将其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4.
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司他丁(ulinastatin UTT)是胰蛋白酶抑制剂,能有效抑制多种水解酶的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释放。除治疗急性胰腺炎外,UTI还具有保护组织的作用。我们观察探讨国产UTI(天普洛安)对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我院于1979年6月~1981年11月应用纤维胃镜检查851例病人,其中术后胃45例,共发现残胃癌(指胃部良性病变进行胃切除或吻合术后5年以上及胃恶性肿瘤术后10~20年以上残胃发生癌肿者)10例,均为男性,年龄41~64岁,距首次胃切除时间6、7、8、10、12年各1例,16年3例,22年2例。前次手术病因: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前次术式毕氏Ⅰ式3例、毕氏Ⅱ式7例。一般认为毕氏Ⅱ式残胃癌高于毕氏Ⅰ式。由于毕氏Ⅱ武术后幽门胃窦被切除,缺少“G 细胞”分泌胃泌素,因  相似文献   
86.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术后的实施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对157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在术中行鼻肠管留置或行空肠造瘘留置营养管,术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给予瑞素营养治疗。结果所有食管、贲门癌术中均顺利留置鼻肠管或营养管,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吻合口瘘、肺部感染、胸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常规补液组明显减少,无1例死亡发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于腋中线第3肋间至第5肋间作纵切口,长约5cm-8cm,用小拉构向后牵拉背阔肌,切开第4肋间肌肉和胸膜,其中20例不切开胸膜,经胸膜外分离、结扎动脉导管。经胸腔者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经胸膜外者术后不放置胸腔闭式引流,逐层关胸。结果10例经胸腔结扎者均于术后第二天拔除胸腔引流管,术后第三天下床活动,20例经胸膜外结扎者均于术后第二天下床活动,30例患者都在术后10d内痊愈出院。结论腋下小切口结扎动脉导管效果可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切口隐蔽,特别是经胸膜外结扎者术后不需要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对呼吸功能干扰少,尤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脊髓型颈椎病退变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 (CSM)中退变颈椎间盘局部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 ,探讨 CSM中颈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手术治疗的 CSM患者的退变椎间盘组织 ,取 5例正常椎间盘组织作为对照 ,匀浆后取上清液 ,EL 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 IL- 1β、IL- 6、IL- 8、TNF- α的含量 ;随机取 8例 CSM患者的外周血作检测。 结果 :CSM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自身血清 (P<0 .0 5 ,P<0 .0 1) ,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P<0 .0 1)。结论 :局部慢性炎症参与颈椎间盘退变过程 ,IL - 1β、IL - 6、IL - 8、TNF-α水平的增高 ,使局部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引起颈椎骨代谢异常 ;这可能是导致颈椎退变逐渐加重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破口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杂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应用杂交外科手术治疗3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架桥方法及术式分为:颈总动脉间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9例,颈总动脉-升主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12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4例,腹主动脉-双侧肾动脉架桥加腔内隔绝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夹层破口均被闭合,恢复真腔血流,住院死亡2例(成功率5.2%),术后复查均未发生支架移位,1例原夹层破口处出现内漏,3例出现新破口,再次分别行腔内支架隔绝治愈。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可通过外科手术结合腔内隔绝介入的综合外科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治愈率。  相似文献   
90.
肝细胞癌切除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的120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各项因素引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1年、3年、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5%、60.3%、49.3%;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7.2%、41.7%、39.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术后总体生存率(P〈0.05);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血管侵犯、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影响无瘤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侵犯是影响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细胞癌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血管侵犯、病理分级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有血管侵犯、病理分级越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