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5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84篇
药学   60篇
  2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我院近年来坚持多种措施相结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42.
姜黄素调节B淋巴瘤细胞p300和HDAC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300是一种具有组蛋白乙酰化酶活性的转录辅助因子,HDAC1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查明姜黄素对B-NHL细胞株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与p300以及HDAC1转录调节表达的关系。以不同浓度(6.25-50μmol/L)的姜黄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Raji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n.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ji细胞中HDAC1和p300的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姜黄素对Raji细胞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24小时的IC50为25μmol/L;姜黄素能够诱导Raji细胞凋亡,凋亡率为14.38%-61.18%,并呈浓度依赖性。姜黄素明显抑制HDAC1和p300的活性和表达。在IC50浓度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p300和HDAC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逐渐降低,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P〈0.05)。结论:姜黄素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Raji细胞具有抗肿瘤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促进其凋亡。姜黄素能够抑制转录共激活因子p300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活性和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3.
背景目前可用脑脊液中tau蛋白升高和Aβ蛋白降低诊断阿尔茨海默病;血液中APP,PS1和PS2基因突变诊断可用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诊断;APOE ε4基因多态性分析不能作为一个诊断指标;血液中α1-抗凝乳胰蛋白酶浓度诊断阿尔茨海默病阳性率较高,但特异性差;血小板APP异构体的比例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特征性分布;国际上有一个实验室观察到红细胞电泳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有高特异性改变,在此同时观察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红细胞电泳时间的改变.目的研究红细胞电泳时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为判断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检测指标的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设计采用病例对照单盲临床实验的方法.地点和对象在北京社区年龄≥60岁的人群中选择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1例,38例无痴呆及脑梗死病史者为对照组.干预观察两组中红细胞电泳时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电泳时间,诊断阳性率.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红细胞电泳时间小于老年组,90%单侧下限值,即12.74 s,以其为阳性界限,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和老年对照组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82%(P=0.000 001 23).76.92%(P=0.000 010 24)和7.55%.结论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与Alzheimer病相关,对于辅助诊断Alzheimer病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4.
吴青 《临床护理杂志》2007,6(2):79-79,6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化学结构中含β-内酰胺胺环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毒性低,临床疗效好的优点,在抗感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过敏反应及过敏休克发生率较高,因此是皮肤过敏试验主要对象。1皮试液配制现状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仅对青霉素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简称皮试)作了较为明确规定,但对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前是否要做皮试及皮试结果如何判定没有定论。《基础护理学》仅对青霉素G过敏试验有关问题做了明确规定。临床上在使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70例住院患儿的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6年住院患儿病死率为0.970%、0.556%、0.292% ,呈逐年下降趋势;70例死亡患儿中新生儿36例,占51.4% ,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疾病;婴儿4例,占5.7%,幼儿7例,占10.0%,死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学龄前期10例,占14.3%,学龄期13例,占18.6%,死因以损伤中毒为主.结论 新生儿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是我院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应加强孕期保健、胎儿监测,预防早产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提高儿童和家长对伤害的防范意识,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46.
芪术建中汤对脾阳虚溃疡大鼠IL-6和GAS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芪术建中汤治疗脾阳虚胃溃疡的部分作用机理,客观阐明芪术建中汤的科学内涵。[方法]用SD大鼠60只,随机分正常/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硫糖铝组、芪术建中汤大剂量组、芪术建中汤中剂量组、芪术建中汤小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采用饮食失节、劳倦失常加苦寒泻下法以及冷水刺激法建立脾阳虚胃溃疡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用药治疗后,测定大鼠血清中IL6和血清GAS的水平,并应用光镜观察胃粘膜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阳虚胃溃疡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升高、GAs水平下降;与脾阳虚胃溃疡模型组比较,使用硫糖铝、芪术建中汤高、中剂量均能显著降低脾阳虚胃溃疡模型大鼠血清中IL-6水平,升高GAS水平,差异显著(P〈0.01);而芪术建中汤低剂量组则与脾阳虚胃溃疡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光镜结果显示芪术建中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硫糖铝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均轻于脾阳虚胃溃疡模型组,而芪术建中汤低剂量组胃黏膜损伤程度则与脾阳虚胃溃疡模型组相仿。[结论]芪术建中汤高、中剂量组均对脾阳虚胃溃疡有显著治疗作用,而芪术建中汤低剂量组则对脾阳虚胃溃疡无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7.
目的: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布洛芬缓释原位凝胶剂处方,考察不同处方的凝胶溶蚀和药物释放行为.方法:冷法制备原位凝胶,单因素考察布洛芬-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和辅料对胶凝温度(T_(sol-gel))的影响,均匀设计法优化P407和P188浓度,无膜溶出法考察凝胶溶蚀行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溶蚀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海藻酸钠随浓度的增大可使T_(sol-gel)降低,优化后P407/P188=19%,5%,凝胶溶蚀和药物累积释放与时间均呈零级动力学.结论:均匀设计法适合用于筛选P407和P188浓度,制得的原位凝胶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高浓度棕榈酸对肝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亚型(GRα)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含有10%小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正常肝细胞株L02。1.0×105细胞接种到6孔板中,并用含有200 mmol/L棕榈酸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72 h,24 h换液1次,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定量分析GRαmRNA。结果:高浓度棕榈酸培养72 h后,肝细胞内GRαmRNA水平是对照组(用含10%、不含脂肪酸牛血清白蛋白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72 h)的1.67倍。结论:高浓度棕榈酸可以刺激肝细胞GRα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鱼藤素对人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系体外抗肿瘤作用,探讨AKT的功能活化状态p-AKT及抗凋亡蛋白Survivin、Bcl-2在白血病HL-60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WST-1细胞增殖实验观察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指数,应用Annexin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计数,观察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鱼藤素对HL-60细胞内p-AKT、Survivin、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WST1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0~80nmol/L鱼藤素处理48h后,HL-60细胞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10.13±3.16)%、(13.84±2.02)%、(30.72±3.82)%和(47.05±1.36)%,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鱼藤素诱导HL-60细胞发生了早期凋亡,40nmol/L鱼藤素处理HL-60细胞48h和72h,AnnexinV-PI^-标记的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2.06倍和5.33倍,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胞核浓缩、碎裂以及凋亡小体的形成。细胞内P—AKT、Bcl-2及Survivin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细胞内重要的生存信号通道P13K/AKT被阻断,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鱼藤素可以通过清除细胞内重要信号蛋白、阻断细胞生存信号通路来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0.
目的:胆红素是一种较强的免疫调节因子,可抑制人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但对单核细胞的作用尚不清楚.文中探讨胆红素对脐血单核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1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脐血,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每例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无胆红素)、102.6μmol/L(6mg/dl)、153.9μmol/L(9mg/dl)、220.6μmol/L(12.9 mg/dl)和307.8μmol/L(18 mg/dl)胆红素组,按分组要求先加入相应浓度的胆红素溶液孵育细胞60min,再用光镜、电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胆红素孵育后的细胞形态结构改变. 结果:胆红素可使单核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变为黄色锯齿状;使细胞内细胞器肿胀,形成空泡,进一步引起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坏死性改变;在低浓度102.6μmol/L(6mg/dl)胆红素作用下,上述改变已存在;随浓度的升高,改变更为明显. 结论:胆红素对单核细胞存在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