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为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适用于1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试剂盒打下基础。方法从白种人胰腺细胞和中国人胰岛细胞瘤组织总RNA中,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克隆了胰岛细胞自身抗原69kD蛋白(ICA69)基因的cDNA,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对其全部核苷酸序列予以确定后,将此编码483个氨基酸、全长1449bp的cDNA重组入表达型质粒中。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接口处读码框架正确。结论此构建为ICA69重组基因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吴锐  王瑜 《广西中医药》2010,33(3):44-44
<正>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色素增多为特征的损容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起黄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缘清楚,分布于颞、颊、鼻、额、眉及上唇等部位。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俗称"蝴蝶斑"。笔者通过耳穴注射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寻找能较好反映高血压病血压变异、昼夜变化规律等特点的中医分型方法.方法 对1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自拟的八纲辨证标准,及目前常用的高血压病中医分型方法分别进行分型分组,从血压变异、昼夜节律、血压负荷等方面比较几种分型方法特点.结果 自拟的八纲标准分型临床证型诊断覆盖率最高,且血压变异及昼夜变化规律在各型间的差异最为显著.新药标准分型方法的血压负荷值变化最为显著.上海标准分型方法,覆盖率最低,分型太细反致各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 研究调整高血压病血压节律的机理及药物作用时采用八纲标准最佳,研究药物降压作用时可考虑采用新药标准分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首次临床诊断的痴呆患者进行再评估,寻找更适合的诊断方法与标准。方法择2011年6月 ~2012年6月共22例轻度神经退行性非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脑匹兹堡复合物B(PIB)-PET、选脱氧葡萄糖(FDG)-PET、脑脊液检测和神经心理学测试,每隔 1~2年进行一次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随访至 2017年4月。结果 22例受试者中 7例的痴呆诊断发生了改变。其中有 4例阿尔茨海默病转变为路易体痴呆; 2例阿尔茨海默病和 1例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转变为不定型痴呆。诊断有变化组和无变化组的教育程度、 Aβ42浓度、理解能力测试、情景记忆测试及顶叶脑葡萄糖代谢减低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ET脑显像和脑脊液检测对临床痴呆诊断再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将54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组法分为6组,分别为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寒凝血瘀组、热毒血瘀组、外伤血瘀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同时观测各组血清中vWF、ET-1水平的变化。结果:造模前各组血瘀证目征积分无显著差异:造模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经补阳还王汤等中药2周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造模前各组血清ET-1,vWF的水平无显著差异,造模后血清ET-1,vWF水平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各治疗组与各自造模后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瘀证目征是诊断血瘀证的有效方法,血瘀证目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通过比较加味犀角地黄汤与桃红四物汤对细菌脂多糖诱导的兔内毒素血症中ET-1、vWF、TNF-α、CD62P表达及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评价凉血化瘀法在内毒素血症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2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活血组、凉血组,每组各8只。活血组及凉血组采用脂多糖诱导内毒素血症并分别给以桃红四物汤及加味犀角地黄汤灌胃。治疗中注射脂多糖后分别于3 h、24 h、7 d时ELISA检测兔血清ET-1、vWF、TNF-α水平,细胞流式法检测CD62P变化,记录球结膜微循环图像。结果:凉血组、活血组及模型对照组在注射脂多糖后3 h兔血清ET-1、vWF、TNF-α、CD62P水平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注射后3 h及24 h时,凉血组所有观察指标及活血组除TNF-α外的其他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各时间点凉血组各指标下降较活血组更为明显。结论:活血化瘀在脂多糖诱导的内毒素血症中具有抗炎、抑制血小板活化、防治内皮损伤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加味犀角地黄汤具有更强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1(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1,CRPS1)大鼠的疗效及其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P物质(S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每组10只:治疗1、2组、对照组在进行骨折制动造模结束后分别以甲强龙4、20 mg/(kg.d)和生理盐水对应治疗,腹腔注射,连续1周。治疗前后检测动物疼痛行为,治疗结束后8 h、1、3周检测血清SP、MIF及TNF-α水平。结果两治疗组在不同剂量激素治疗后,肢体肿胀、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治疗2组血清SP、MIF、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在各个观察点疼痛阈值均高于治疗1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对大鼠骨折CRPS1模型疗效优于小剂量,且对炎症因子有显著且持续抑制作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部分缓解肢体肿胀及疼痛,对部分细胞因子表达有即时抑制作用。不同剂量激素在CRPS1型的疗效差异与其能否抑制MIF有关。  相似文献   
39.
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多部位软骨反复发生的炎性反应疾病.其受累软骨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1-4].如呼吸道软骨受累可导致呼吸困难,往往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复发性多软骨炎累及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并导致困难气管切开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40.
收集青海省1955—2017 年5 月报告的184 例石棉肺患者的资料, 按全国统一的“尘肺病例卡” 逐项进行统计?其中男159 例?女25 例, 壹?贰?叁期石棉肺分别为149 例?22 例?13 例?患者平均诊断年龄(50.3±10.7) 岁, 平均接尘工龄(25.6±8.1) 年?石棉肺病例的主要死因为肺心病?肺癌?工种构成中以选矿工和编织工所占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