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E)and intra—arterialinfusion(TAI)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其疗效已被多数作者肯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不理想。作者将本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按生存期不足六个月和超过六个月分成两组,对影响两组生存期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讨论如何提高患者生存期。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贲门癌双对比造影与内窥镜诊断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组220例资料表明:双对比造影与内窥镜对贲门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7%与98.2%,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没有显著差异性。在误诊病例中,双对比造影2例误诊,3例漏诊;内窥镜4例误诊,没有漏诊。造影从癌肿的大小、侵犯胃壁的程度,对估计手术能否切除有一定参考价值,而内窥镜活检直接提供病理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经肝动脉加温化疗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肝恶性肿瘤61例,经肝动脉加温化疗168次。灌注温度为43℃-45℃、流速20ml/min-50ml/min、总量600ml-1000ml、时间30min-60min。化疗药物(5-FuO.75g-1.0g、MMC12mg-20mg、DDP60mg-80mg)三药联用。[结果]经两次以上治疗,随访6-48个月,资料完整61例。近期有效率88.5%(CR3、PR51例、NC7例),术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窝部灼热感、全身发热及出汗等,术后副反应与常温法相近。[结论]通过导管将热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肝恶性肿瘤有肯定疗效,且没有严重副反应。今后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灌注方案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报告美国每年大约有15 0万次发生此类骨折,其中脊柱骨折占30 % ,并呈上升趋势[1] 。对此类骨折,传统用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等,极易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我院从2 0 0 0~2 0 0 3年,对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患者行手术治疗,获得较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5 8~72岁,平均6 6 .2岁;车祸伤8例,摔伤5例,无明显外伤2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 3例,L19例,L2 2例;骨折类型按Ma…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内灌注抗肿瘤药物(TAI)加栓塞(TAE)是治疗晚期肝癌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33例晚期肝癌病人进行该疗法后出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重点阐述了如何加强心理护理,栓塞综合征的护理和加强对肝脏、肾脏的监护以及对其它合并症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吴良浩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2,11(3):156-157,T024
本文报告40例潜养细胞肿瘤,其中葡萄胎15例,恶性葡萄胎23例,绒癌2例。均进行了盆腔动脉造影,25例诊断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无误;在排胎后即造影的15例中,发现8例恶变.因此,本法在鉴别良恶性,特别在早期确定有否恶变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心血管病变,我们近遇1例无症状儿童,经升主动脉造影和手术证实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右房瘘。患者女,12岁。一个月前体检发现心脏杂音。体检:生长发育良好,心率80次/min,心界略向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价值和选择。方法从1999-2004年住院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相仿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31例,试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人工股骨头置换远、中期并发症如疼痛、松动发生率较高,有的需翻修;全髋关节置换,创伤大,疼痛、松动相对较少,随访优良率较高,翻修无。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适合70岁以上高龄并伴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适合60~70岁有移位的头下或颈中型骨折。  相似文献   
19.
三维CT血管造影对椎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的价值。方法对67例临床拟诊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3D-CTA检查,容积重建(volumerendering,VR)和表面重建(shadedsurfacedisplay,SSD),其中7例行选择性椎动脉造影。结果67例患者中,椎动脉显像133条;正常52条,病变81条;1条闭塞不显像。病变包括先天性畸形,血管受压或牵拉移位,血管壁粗糙、钙化,管腔狭窄、部分中断等。发育畸形的椎动脉可伴有多种病变,一条椎动脉可以多段发病。椎动脉发育畸形和椎动脉各段病变发生情况如下:椎动脉先天畸形31条(发育纤细17条,走行异常14条);起始段(V1)病变11条(血管壁粗糙、变细10条,其中3条扭曲成角;1条钙化);颈椎段(V2)和寰枕段(V3)病变30条(骨质增生压迫血管移位13条,牵拉内移7条,局限性狭窄10条);颅内段(V4)病变55条(血管呈串珠状、管壁粗糙52条,其中钙化2条;血管部分中断3条)。血管造影7例14条血管,血管异常8条共13处病变;颅内段病变2处,3D-CTA显示明显狭窄,DSA为轻度狭窄,其余11处病变两者相符。结论3D-CTA能清晰显示椎动脉走行全程,同时可以观察与椎骨的解剖关系。在椎动脉先天畸形、血管钙化以及判断相邻椎骨的影响等方面优于其它影像方法,为椎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螺旋CT所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50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行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2种方法检查时间间隔<3月。螺旋CT采用层厚为10mm,螺距1.5pitch进行扫描。冠脉造影采用常规的Judkin法。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指管径缩小>50%。结果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脉及左主干。发现钙化的81支血管中,冠脉造影证实有48支狭窄(59.3%);56支血管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狭窄,其中85.7%(48支)有钙化。本组总的特异性77.1%,敏感性为85.7%,准确性为62.7%。结论螺旋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无创伤性,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可用于临床预测及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