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现代医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渗透力强,特别有利于药物吸收。而在中医学中,脐又叫做神厥穴,神厥穴"主治百病",能通全身,刺激神厥穴可起到调节全身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本文从脐部给药的历史沿革、剂型发展、用药情况、现代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将这一给药方式的优势运用在临床中,以及为挥发油相关制剂应用于脐疗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从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作用角度探讨隔药灸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4%葡聚糖硫酸钠制备UC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SASP组。观察各组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HPS)评分、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25(OH)D3、VDR浓度;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表达和大鼠结肠组织VDR、RXRα mRNA的表达;分析25(OH)D3与治疗后DAI评分、结肠IFN-γ、TNF-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隔药灸显著降低UC大鼠DAI评分、结肠大体形态损伤评分及HPS评分(P<0.05);隔药灸显著升高UC大鼠血清和结肠中25(OH)D3、VDR浓度(P<0.05),以及结肠组织中VDR、RXRαmRNA表达(P<0.05);隔药灸降低UC大鼠结肠组织中IFN-γ、TNF-α表达水平(P<0.05)。大鼠血清25(OH)D3浓度与治疗后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肠25(OH)D3浓度分别与结肠IFN-γ、TNF-α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隔药灸可抑制UC大鼠结肠IFN-γ、TNF-α的表达,升高其血清和结肠中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浓度;UC大鼠肠道炎症与低浓度的维生素D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3.

Objective

To categori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mechanism studies of the past 30 years on the treatment of 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 with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 and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etc.,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Methods

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 related to the treatment of HT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ies published before June 2015 were retrieved from MEDLINE, 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nfang Academic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Wanfang) and Chongqing VIP Database (CQVIP).

Results

Moxibustion,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 and acupuncture plus medication can produce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s in treating HT.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HT with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ies is rather limited in the amount and content. In the future, standardization should be fortified, specific moxibustion research needs deepening, and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moxibus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及起效因素。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无烟温和灸组、艾烟组,直结肠球囊刺激制备IBS-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痛,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大鼠AWR 评分和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粪便稀软,部分肛门周围鼠毛沾染稀便。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干预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等大体情况改善,AWR 评分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除Na+/K+-ATPase外,结肠Claudin-1、AQP3、AQP8表达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结论: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烟3 者相结合对IBS-D 模型大鼠内脏痛和结肠水液代谢的改善效应最好,其中温热刺激、光辐射可能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 研制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 方法: 采用干法压制包衣法制备罗布麻脉冲片,以释药时滞和7 h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考察羧甲基淀粉钠-甘露醇、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00及包衣重-片芯重对处方工艺的影响,通过二项式方程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效应面法优化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处方,并对优选处方进行验证。 结果: 释药时滞和7 h累积释放率与考察因素间均可用二项式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 8,0.955 4。最佳处方为羧甲基淀粉钠-甘露醇(1:1),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6000(5.38:1),包衣片重-片芯重(1:1),制备的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时滞约5 h,药物在6~8 h内近似零级释放,释药时滞和7 h累积释放率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分别为3.61%,-1.42%。 结论: 按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处方制备的罗布麻压制包衣脉冲片具有良好的定时脉冲效果。  相似文献   
46.
本文概述了近10年内压疮常用的动物模型,并从物理、药物、针灸、手术等角度概括了压疮的治疗方法,以期为压疮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制备一种马钱子总碱(TASS)的新剂型,以期提高TASS的载药量和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热溶剂-高压均质法制备马钱子总碱脂质液晶纳米粒(TASS-LLCN),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TASS-LLCN的处方,并对优化后制备的TASS-LLCN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同时,采用Franz扩散池法比较TASS-LLCN凝胶和TASS普通凝胶的体外经皮渗透特性,初步考察TASS-LLCN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结果 TASS-LLCN的最佳制备处方为甘油单油酸酯(GMO)1 403.19 mg、GMO-泊洛沙姆407(GMO-F127)质量比为7.25∶1、载药量为9.48%,预测包封率为64.01%;制剂质量评价显示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6 nm左右,Zeta电位为-33.1 mV,pH值6.83,稳定性良好;透皮实验显示,TASS-LLCN的24 h累积透过量和渗透速率均大于TASS普通凝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TASS-LLCN的皮肤滞留量大于TASS普通凝胶,说明药物在皮下形成储库,有利于药物的持续释放。结论 TASS-LLCN可显著提高TASS的载药量和经皮渗透性能,是一种潜在的具有缓释作用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48.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灸法治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经脉、腧穴使用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中灸法古代文献为依据,“灸”为主题词,结合“腹痛”的古病名,摘录“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条文,列出腧穴和腧穴所属经脉的数据库。结果:经检索共纳入文献264篇,其特点表现为:(1)早期古代文献记载的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应用的腧穴较少,涉及经脉不多;明朝起灸疗应用的经脉和腧穴明显增多,配穴增加。(2)经脉频次最高的经脉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二者配伍使用的支持度为26.89%,置信度35.21%,置信度最高,常配伍出现。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配伍使用较多。(3)腧穴频次较高的是关元、气海、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气海-关元-神阙为最常配伍腧穴。结论:从明朝开始,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涉及的经脉更广泛,腧穴明显增多,且注重配穴。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脉中任脉和足阳明胃经应用最多,足太阴脾经常配伍使用;腧穴中气海、关元、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9.
内脏高敏感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临床上会导致非糜烂性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1]和肠易激综合征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生发展过程复杂,包括外周和中枢多个因素的作用,临床尚缺乏能够直接抑制内脏痛觉的药物[2],而针灸对此确有显著疗效[3].针灸作为中医界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影响肥大细胞的数目和功能对内脏高敏感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4].有研究表明,影响内脏高敏感发生发展的因素中有两个关键因素是外周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Cortisol Release Factor,CRF)和肥大细胞[5,6].肥大细胞(mast cell,MC)作为机体的免疫细胞参与众多生理病理过程,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方面,MC可能是内脏和神经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种中间媒介[7].现就肥大细胞在内脏高敏感性的发生及针灸治疗中的作用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0.
克罗恩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消化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近几年来,克罗恩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长,中医中药以及针灸对治疗克罗恩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从中医药对克罗恩病发病机制以及临床与基础的应用研究进行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