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多发性骨髓瘤是造血系统中恶性肿瘤。因其临床表现复杂 ,易误诊。现将 1 988年以来 ,笔者诊治过的 1 3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3例 ,男 8例 ,女 5例。年龄 2 5~ 80岁 ,平均 42岁。病史 6个月~ 9年。本组 1 3例中 ,四肢骨关节痛 3例 ;病理骨折 :颈椎 1例 ,右肱骨 1例 ,胸骨及双侧肋骨骨折致胸部塌陷1例 ,胸腰椎楔形骨折 5例 ;腰椎溶骨破坏 2例。合并贫血 6例 ,并蛋白尿 4例 ,并巨舌淀粉样变 1例。CT扫描有腰椎间盘突出 3例。1 3例颅骨 X线均呈现数量较多、大小不等、园形穿凿样…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再次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9年3月,腹腔镜手术后再次腹腔镜手术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本组23例除1例腹腔镜下难以处理中转开腹外,余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术前选择合适病例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前提下,腹腔镜术后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微创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64.
2013年3—6月扬州市江都区第三中学发生1起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爆发疫情,累计发病155例,罹患率6.32%。现将调查处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及2013年江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置档案。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处理外伤性肝破裂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合适的外伤性肝破裂病例,在腹腔镜下吸引腹腔积血,确定肝破裂部位、深度,有无合并伤的前提下,行电凝、钳夹、缝扎、氩气凝血器(Argon beam coagulator ABC)等止血及修补裂口。结果22例修补成功,3例因伴胆管损伤、大血管裂伤及伴胰腺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选择合适病例,对肝损伤不严重、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合并伤的患者,可行腹腔镜下修补。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百会穴久留针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卒中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个组别,A组、B组和C组分别采用百会穴艾灸、普通针刺和久留针三种治疗方法。观察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抑郁量表评分和BDNF水平变化,记录三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DNF含量、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患者BDNF含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C组和A组、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分(PHQ-9评分、HAMD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疗效比较,C组优于A、B两组。结论:百会穴久留针与传统艾灸、普通针刺两种治疗方法相比,对卒中后抑郁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30例服帕罗西汀,30例服万拉法新,治疗8周。两组在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其中按7类因子评分分析。结果:认识障碍因子分减分率帕罗西汀组(5.63±1.91和3.94±2.13)明显高于万拉法新组(5.48±1.89和3.97±2.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P<0.05);睡眠障碍因子分减分率万拉法新组(3.94±4.12和1.51±1.87)又明显高于帕罗西汀组(3.73±3.89和1.96±2.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17,P>0.05)结论:帕罗西汀与万拉法新抗抑郁均疗效肯定,而帕罗西汀服药方式简捷,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68.
孟培娜  叶飞  尤威  吴志明  谢渡江  陈绍良 《安徽医药》2015,19(11):2107-2110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258例冠心病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及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2例)及急性心肌梗死(58例)三组,分析各组患者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分布差异.结果 (1)三组患者在年龄、他汀服用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既往PCI史以及LDL-C、apo-B、单支病变、双支及多支病变的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及吸烟比例有统计学差异,其中男性患者比例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三组的比例分别为51.3%,68.9,93.1%,P=0.001;吸烟比例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三组的比例为30.8%,31.3%,58.6%,P=0.025;(2)高密度脂蛋白(HDL-C,mmol·L-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数值分布最高,急性心肌梗死组最低,数值依次为(1.06±0.20),(0.95±0.21),(0.84±0.21),P<0.00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mg· L-1)及Gensini积分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最高,稳定性心绞痛组最低,Hs-CRP数值分别为(3.59±0.50),(6.68±1.44),(9.90±1.54),P<0.001),Gensini积分分别为(31.55±3.32),(41.75±1.47),(70.79±5.62),P=0.001;(3) Lp-PLA2(.μg·L-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数值最低,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数值最高,依次为(131.21±29.74),(250.77±50.32),(334.10±53.67),P<0.001.结论 Lp-PLA2在不同类型冠心病分布中有差异,有望通过测定Lp-PLA2水平识别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高危人群,为冠心病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向处理.  相似文献   
69.
病历摘要 患者女,44岁.因"胸闷4 h,伴心悸、恶心、呕吐"入院.患者入院当天无明显诱因感胸闷,胀痛,向颈部发射,持续4 h缓解,伴心悸、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遂至外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Ⅱ、Ⅲ、aVF、V3-6导联ST段压低.遂转入我院急诊,查肌钙蛋白(cTn)T 0.622 ng/ml;心电图:Ⅱ、Ⅲ、aVF、V3-6导联ST段压低.  相似文献   
70.
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从各个环节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通过制定目标、宏观控制,建立新药引进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加大职能科室督查力度,加强行风建设等综合干预措施,药品比例由52%下降到40%、抗生素使用率由65%下降到50%、抗生素费用占药品收入比例由35%下降到23%。抗菌药物使用更趋合理,采取的管理策略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