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正>肾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数肾损伤为钝性损伤。损伤较重的病人可见到肾周或肾实质内液性肿块,为血肿或尿液,没有此类肿块的病人,常为病情较轻的肾挫伤或肾小裂伤。2004至2008期间,笔者收治过7例特殊病例,通过最初的影象学检查,仅能诊断为肾挫伤的病人,最后诊断为病情严重的肾动脉栓塞、绞窄和肾贯通伤,常延误病情,导致切肾,引起纠纷。  相似文献   
52.
肝胆管结石综合治疗中碎石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胆管结石是指位于左右肝管分叉以上的肝内胆管结石,东亚地区多见。其病因复杂,术后残石率、复发率高。临床上治疗方法众多,为提高结石取尽率,内镜联合下的各种碎石方法不断出现,先行碎石后再辅以内镜下取石,可极大提高结石取尽率。现结合中外文献就肝胆管结石综合治疗中所采取的机械碎石、体外冲击波碎石、微爆破碎石、超声碎石镜碎石、气压弹道碎石、等离子碎石、液电碎石、激光碎石等碎石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肝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经验。结果53例中手术切除35例,其中肿瘤位置较深而术中无法扪及18例,15例联合B超定位,3例术中体内标志联合CT/MRI定位。2例手术切除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微创治疗18例,其中射频消融术(RFA)13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例。手术切除组和微创治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71.3%;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3%、24.5%、37.1%和17.4%、31.8%、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乙肝病史,同时结合多种检查及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术中B超和体内标志联合CT/MRI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小肝癌的治疗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5.
邱海江  方孙阳  罗钧刚  吴志明  夏恒 《浙江医学》2018,40(12):1320-1323,1327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取DTC患者170例。男32例,根据复发危险度分层分为低危组7例,中、高危组25例;女138例,绝经前患者92例,低危组20例,中、高危组72例;绝经后患者46例,低危组11例,中、高危组35例。低危组患者TSH控制在0.1~0.5mU/L,中、高危组患者TSH<0.1mU/L。分别于术前、术后1、2、3年测定股骨颈、髋关节及正位L2、L4BMD,比较不同时间点各检测部位BMD。结果男性低危组TSH术后1、2、3年各检测部位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危组术后1、2年各检测部位BMD及术后3年L2、L4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3年股骨颈、髋关节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前女性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术后1、2年各检测部位BMD及术后3年L2、L4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3年股骨颈、髋关节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中、高危组股骨颈BMD较低危组明显减少(P<0.05)。绝经后女性低危组术后1、2年各检测部位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年各检测部位BMD较术前明显减少(均P<0.05)。高危组术后1年各检测部位BMD及术后2年L2、L4BMD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后2年股骨颈、髋关节BMD及术后3年各检测部位BMD较术前明显减少(均P<0.05)。术后3年,中、高危组股骨颈、髋关节BMD较低危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DTC患者术后TSH抑制水平与时间交互作用,TSH抑制时间越长,TSH抑制水平越低,BMD减少越明显。TSH抑制治疗对股骨颈、髋关节BMD的影响较腰椎BMD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对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内膜、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变化进行评价,以探讨两种心肌梗死的透壁程度.方法 研究共分3组:A组为20例正常人;B、C组分别为26例ST段抬高及2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组及B、C组术前、术后1月分别行常规超声检查后,获取左室心尖部及基底部各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图像,最后应用工作站Qlab软件脱机分析,得到心尖、心底及左室心内、外膜旋转角度.结果 无论在心尖部、基底部.还足在左室整体,B、C组术前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峰值均明显低于A组(P<0.01).介入治疗后1月,仅C组的心尖及左室心外膜旋转角度峰值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左室心外膜扭转角度峰值与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3,P<0.05),与室壁运动积分指数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心内、外膜旋转角度峰值能较好地反映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透壁程度,且与心功能及室壁运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7.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多系统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滑膜高度增生、侵蚀性破坏软骨和软骨下骨、手、足的小关节受累为主,并累及全身其他系统。极少部分患者可以是轻微的非破坏性的多关节炎,但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或快速进行性骨关节破坏,出现关节畸形并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和劳动力丧失。RA的发生与特定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抗原的多态性相关。  相似文献   
58.
延胡索醇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延胡索是罂栗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性温,味苦辛,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延胡索主含生物碱,其中以有效成分之一延胡索乙素的止痛效果较好,延胡索乙素具有显的镇痛、催眠作用。笔为了探索延胡索的药物提取工艺,以延胡索乙素提取量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延胡索乙醇回流提取的最佳工艺。此工艺对含有延胡索药材的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9.
香莲丸,香莲片,香莲胶囊中总季胺碱溶出度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0.
口腔粘贴缓释膜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制成一种可粘贴在口腔粘膜上的缓释膜剂。对各种膜剂的粘膜粘贴力,硝苯啶、硫氮(?)酮从膜剂中的溶出、给药后家兔的血药浓度进行了测定。提出一种药物透粘膜吸收的体外试验方法。口腔粘贴缓释膜剂有较强的粘膜粘贴力,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Azone能增加药物的透粘膜极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