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1篇
中国医学   64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石菖蒲-茯苓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及PubChem数据库筛选、获取石菖蒲-茯苓有效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检索AD疾病的相关作用靶点;利用Draw Venn Diagram数据库将...  相似文献   
712.
钱铃  雷章花  陈巧俊  吴婷 《新中医》2020,52(10):33-36
目的:探讨桑菊饮联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支气管炎患儿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桑菊饮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咳嗽、发热、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4 (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及Th1/Th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发热、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gG、IgA、IL-4、IFN-γ水平及Th1/Th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IFN-γ水平及Th1/Th2高于治疗前,IL-4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IgG、IgA、IFN-γ水平及Th1/Th2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菊饮联合头孢克洛分散片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增强患儿免疫功能,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13.
<正>肺移植是用手术方法将同种异体的健康肺移植入终末期肺病患者体内以取代丧失功能的病肺过程,是终末期肺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1]。肺移植的主要适应证是终末期肺部疾病(end-stage lung disease,ESLD)。对于儿童来说,肺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肺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只要有合适的供体,各年龄段儿童均可手术,术后可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儿童肺移植的适应证包括:肺囊性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间质性肺疾病、α-l-抗蛋白酶缺乏症、Eisenmenger综合征及结节病等[2-4]。  相似文献   
714.
影像组学通过提取医学图像中感兴趣区的定量图像特征,并与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与异质性进行关联,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和依据。肿瘤周边蕴含了丰富的微观生物学信息,胸部CT瘤周影像组学通过挖掘肿瘤周围组织的深层异质性信息,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定量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展现其在未来临床应用的广阔前景。相信随着计算机、医疗大数据的飞速发展,未来多中心、高质量、大样本数据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望实现影像组学研究的规范化、可重复,推动影像组学研究的临床转化和应用,为肺癌患者精准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15.
目的 了解广元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及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四川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2013—2021年在广元市范围内随机采集食品样品,并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使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3—2021年广元市共监测18大类1 470份食品样品,其中11类117份样品检出致病菌,总检出率7.96%;各类食品中以粮食制品检出率最高(47.50%),其次为豆制品(19.05%)和桶装饮用水(14.00%);共检出8种125株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4.00%)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蜡样芽胞杆菌(10.24%)和克罗诺杆菌属(9.68%)。结论 广元市市售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监测和监管力度,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16.
目的:探讨护理行为感知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8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66例分为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干预)和观察组(33例,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行为感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天时负性情绪[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不良母婴结局总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7.27%(9/33),护理满意度为96.97%(32/33),高于对照组的75.76%(25/33),P<0.05。结论:护理行为感知能够减轻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负性情绪,减少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17.
的 调查华东地区助产士对于适度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选择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规范适度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期进一步完善助产教育与培训体系。 方法 采用微信填写方式,应用自编调查表对华东地区5个省市共78家医院分娩室的1884名在职助产士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 71%的助产士在临床操作中会优先选择适度会阴保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属性、助产工作年限、适度保护会阴分娩技术操作培训是影响助产士选择适度会阴保护分娩技术的影响因素;助产士对于适度保护会阴分娩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持积极态度,对其教育培训和社会推广的需求很高。结论 华东地区助产士在临床工作中会优先选择适度保护会阴分娩技术,为规范这一技术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意见。后续应进一步完善助产教育体系建设和助产培训机制以满足助产士的相关需求。  相似文献   
718.
目的 通过比较草豆蔻和小草蔻生药学方面的特征,为二者的准确区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高效液相特征图谱以及GC-MS分析方法对草豆蔻与小草蔻进行比较。结果 草豆蔻种子团明显大于小草蔻,每室种子数远大于小草蔻;种子横切面观察可见草豆蔻色素层占种皮厚度的比值大于小草蔻,可作为二者性状及显微特征的区别点;草豆蔻与小草蔻成分差异显著,草豆蔻中主要活性成分小豆蔻明、桤木酮、山姜素以及乔松素等均未在小草蔻中检测到;草豆蔻挥发油含量在1.0%~1.8%,而小草蔻挥发油含量≤0.2%,且二者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亦有区别。结论 该研究可为草豆蔻与小草蔻的鉴定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19.
本例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巨大鼓室球体瘤(glomus tympanicum tutor,GTME)。患者,男,48岁,因“左侧嘴角歪斜半个月”就诊,术前MRI示,左侧颞骨颅内见类圆形稍短TI稍短T2异常信号肿块,提示鼓室球体瘤。在全身麻醉下行肿物完整切除手术,大体检查示:肿瘤大小2.4 cm×2.7 cm×3.0 cm,无包膜,切面暗红色,质地韧,术后病理诊断为GTME。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随访3年未见肿物复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20.
目的 :观察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粘连松解术在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0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和B组(106例,行颈椎间盘臭氧髓核溶解术联合硬膜外前间隙粘连松解术)。在微创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经典椎间盘造影和臭氧椎间盘造影,分别观察疼痛反应及病理分型。在术前及术后第1天,出院后随访第1月和第6月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治疗后第1天、随访1个月及6个月时B组的总有效率、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A组内随访6个月时的效果较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结论 :联合疗法可明显提高颈椎间盘源性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