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总结应用钢板内固定、皮质骨剥离及自体骨移植的方法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6例骨不连患者行加压钢板、皮质骨剥离及自体髂骨植骨治疗,并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7个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周身情况稳定。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可见有连续性骨痂形成;6个月骨折基本愈合。除1例出现膝关节僵硬外,无感染、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的平均活动度为103°。结论:钢板内固定、皮质骨剥离及自体骨移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骨不连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3.
背景:对于Hangman骨折,采用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目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颈前路融合钢板置入内固定和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6例Hangman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与后路C2椎弓根、C3侧块钉棒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颈前路减压植骨钛合金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与术后引流量更少(P < 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颈椎后路手术内固定相比,颈椎前路融合植入物内固定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颈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索满足肌腱早期活动的缝合方法。方法 采用 3种缝合方法并进行强度和疲劳试验,术后进行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最大强度 (N):改良 Kessler法 29.7± 6.3, Tsuge法 45.9± 4.8,本文方法 58.4± 5.4。疲劳试验 (次 ):改良 Kessler法 19± 7, Tsuge法 36± 7,本文方法 53± 9。操作时间 (min):改良 Kessler法 5.2± 0.4, Tsuge法 4.3± 0.6,本文方法 10.6± 2.8。未发生肌腱二次断裂, TAM平均 (247± 13),为健侧的 92%。结论 本文方法是强度最大的缝合方法 ,有利于早期功能训练,防止肌腱粘连。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索广泛转录X染色体三角形四肽重复蛋白(ubiquitously transcribed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 on chromosome X,UTX)基因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l stem cells,BMSCs)的作用.[方法]自C57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