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吕文亮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温病学科带头人,多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擅用温病方治疗杂病,重视温病理论及方药在临床杂病中的扩展与应用。吕师善用三仁汤化裁来治疗各种湿热证疾病,疗效非凡。笔者有幸随诊抄录,举验案3则,将侍诊之时一点心得体会分享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尿液代谢组学变化,探讨异病同证背景下脾胃湿热证的病机转化与代谢产物的关联性,为中医预防或截断“炎癌转化”途径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 搜集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他证型46例患者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1H-NMR)检测,采用多变量统计学方法中主成分分析(PCA)、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及单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测定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结果 PLS-DA显示,①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组比较,筛选得到差异性代谢产物14种,与胃癌组相比,后者柠檬酸、赖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岩藻糖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②胃癌脾胃湿热证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络瘀血证组比较发现,与前者相比,后者柠檬酸、甘氨酸等7种物质含量上升;N-苯乙酰甘氨酸、甘油等7种物质含量下降。③与对照组相比,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卡尼丁等3种物质含量上升,甘油、葫芦巴碱等5种物质含量下降。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胃络瘀血证——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伴肠上皮化生——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代谢组学变化相似,说明湿热兼瘀是“炎-癌”转变的关键病机,此类证型具有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共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探讨脾胃湿热证病机转化规律,优化防治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3.
从温病学角度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病因是湿热疫毒,发病过程中由湿热疫毒而致热、喘、瘀、脱、虚,从病机而论有湿毒、热毒、瘀毒等不同的病性,故治之当不离湿热疫毒,"逐邪为第一要义"。以分消湿热疫毒、宣畅气机为主,把握早期、进展期治疗是减少危重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中医防治温疫病的临床思维创新要以真正掌握经典理论中温疫病疾病传变规律、治疗方与证的对应规律及方证理论的精髓为基础,并努力研究、应用于现代疾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内的传染病中医临床证治规律之中,创建自身的中医临证体系,才能在诊治患者中处变不惊。其中,坚持临床急症思维,既病防变,建立病证结合标准化与个体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4.
2005年9月,湖北中医学院2004级中医教改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开班.创办实验班的目的是将现代大学教育理念与传统师承教育模式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造就高质量的继承性人才,这对推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大鼠湿热证模型,研究清热化湿法(复合治法)对该湿热证模型大鼠胃窦生长抑素受体mRNA(SSR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肥甘饮食、高温高湿及外加感染鼠伤寒杆菌等复合因素模拟建立温病湿热证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模型组、清热化湿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宣气化湿法组、莫沙比利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胃窦组织中SSR1mRNA的特异性表达水平.[结果]湿热模型组胃窦组织中SSR1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清热化湿法组、清热解毒法组、宣气化湿法组、阳性对照组SSR1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0.05).清热化湿法组降低SSR1mRNA优于清热解毒法组及莫沙比利组(均P<0.05).清热化湿法组与宣气化湿法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可降低湿热证模型大鼠胃窦SSR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6.
梅国强,男,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著名伤寒专家,是全国第三、四批师带徒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67.
名医梅国强     
梅国强名老中医现为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湖北省科协常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原伤寒论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梅师于大学期间经组织批准,拜著名老中医洪子云先生(教授)为师,获其真传,更以数十年心力,精勤治学,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颇深,在学术上多有建树,并在临床运用方面经验丰富。  相似文献   
68.
文章就《叶氏外感温热说功不劲患》一文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要从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评价《温热论》及叶氏本人的医学成就,轻率地否定或肯定均无益于中医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9.
甘露消毒丹临证新用四则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消毒丹,出自<续名医类案>,原治湿温时疫,为病在气分,湿热并重阶段用方.笔者据其清热化湿解毒之功效,用之治疗临床多种疾病而获效.  相似文献   
70.
吕文亮  邱明义 《中医药学刊》2004,22(8):1452-1454
清热祛湿法是温病脾胃湿热证常用治法之一,其运脾和胃功效与调控胃肠动力有关。虽然多因素、多系统参与了对胃肠运动的调控,但胃肠组织及血液中脑肠肽及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能基本反应胃肠运动的功能状态。因此,研究脑肠肽及其受体与脾胃湿热证胃肠动力障碍的关系,对阐释清热祛湿治法的作用机理有其实际意义。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可能在清热祛湿法调控胃肠动力机制上有重要作用,虽然清热祛湿法可改善炎症状态,并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结合中西医理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从胃肠激素和调节神经递质及受体表达等方面,探讨常用中医治法——清热祛湿法的作用机理具有实际意义,并可为众多感染性消化系统提供中医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