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6例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22例.结果随访1~4年,手术患者1年存活率22.7%(5例),3年存活率9.1%(2例),4年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期为6.2个月.疼痛消失或缓解20例;6例不全瘫痪患者,术后神经功能1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3例无改变;完全瘫痪者则无一例恢复;14例无瘫痪患者术后3例发生截瘫,较同期无瘫痪未手术者的截瘫发生率低.结论原发灶不明脊柱转移癌预后差,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稳定脊柱,减少截瘫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2.
突出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突出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超微病理学持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20例突出椎间盘的纤维环及髓核组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椎间盘组织退变程度可根据细胞及胶原纤维超策结构变化来判断。(2)细胞与胶原纤维退变程度一致;(3)破裂型与非破裂型椎间盘组织在退变程度上无明显相关;(4)退变程度与年龄及病程长短明显相关,而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无相关。结论 电镜下腰椎间盘超微结构改变是判断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可靠指标。退变程度与年龄及病程长短明显相关而与临床表现无关。  相似文献   
63.
细胞因子与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1年,Tompson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一些细胞因子对椎间盘细胞增殖和对细胞外基质更新的影响,从而把细胞因子的研究扩展到椎间盘领域以来,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多年的努力以及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展,现已认识到细胞因子在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进一步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新的途径。笔者就细胞因子与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关系综述如下。1髓核组织的成分及其退变时的变化情况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主要由胶原、蛋白多糖、髓核细胞及水分组成。髓核细胞在胚胎期为脊索细胞,成人主要以软骨样细胞为主,髓核细胞…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游离折叠式骨-骨膜复合组织移植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效果及再生软骨的特性. 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实验动物48只,建立全层软骨缺损模型,设计折叠骨-骨膜复合组织游离移植为实验组,单纯骨膜游离移植为对照组,未作任何修复处理为空白组,每组16只.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和关节软骨组织学半定量分析. 结果 术后实验组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且与周围正常软骨融合良好,甲苯胺蓝染色深;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的表达呈强阳性;电镜显示包埋在软骨细胞囊中的软骨细胞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呈多孔结构,孔隙均匀;软骨组织学半定量评分实验组各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 结论 折叠式骨-骨膜复合组织游离移植是对以往单纯游离骨膜移植的改进,为修复全层软骨缺损的提供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了评估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注射型硫酸钙治疗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可注射型硫酸钙治疗25例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1年时随访观察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矢状面指数(SI)变化,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变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椎体的高度和Cobb角、SI均较术前得到明显矫正(<0.01)。术后1年随访没有发现明显的高度丢失和进展性畸形,VAS评分2.3分。结论该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治疗无神经症状的爆裂性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降低内固定失败和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66.
神经鞘瘤是常见的周围神经肿瘤,但恶性神经鞘瘤较少见。有时病理切片可见神经鞘瘤束状区内有少量核分裂相及异形核细胞,容易被误诊为恶性变,应仔细鉴别。恶性神经鞘瘤来自小神经者,肿瘤与神经关系不明确。来自大神经,神经干常呈浸润性生长的圆形肿瘤包绕。恶性神经鞘瘤累及一段神经时,常难以确定肿瘤切缘,通常应在累及神经段的上、下切缘做冰冻切片检查浸润程度。对低度恶性的表浅肿瘤广泛切除可达治愈。高度恶性的肿瘤如累及较大神经干时,则可牺牲此神经。有作者尚建议若肿瘤深在,累及神经主干时需截肢手术。术中怀疑恶性神经鞘瘤应做冰冻切片。  相似文献   
67.
手术矫治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叶君健,吴天中,蔡华秀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是矫形外科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外科手术矫治可使患足在正常或较正常状态下生长发育。近十年来,我院共收治该种畸形患儿25例,手术矫治33足,治疗效果满...  相似文献   
68.
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治疗脊柱结核的方法已被广大骨科医生接受和掌握。但是否采用一期局部内固定 ,尚无一致意见。笔者总结应用 ZPL ATE钛钢板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经验 ,探讨该内固定系统在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中的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月我科患胸腰椎结核、经前路病灶清除并作椎体间植骨和 ZPL ATE钛钢板 (美国 Sofamor Danek公司 )内固定的病例共 12例 ,男性 7例 ,女性 5例 ,年龄 4 2± 3.6岁 (2 1~ 6 3岁 )。病变部位 :胸椎 2例 ,胸腰段 4例 ,腰椎 6例。术前 X线片和 CT/…  相似文献   
69.
方立龙  叶君健 《医学综述》2007,13(8):569-571
近年来研究证实,在退变和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有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存在,这些生物化学物质在椎间盘退变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在突出椎间盘组织中有着很高的表达活性,且与其他因子有着密切联系,可能在髓核退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复杂髋臼骨折常因粉碎严重、关节面不齐或缺损、并发症多,而具有治疗难度大、致残率高的特点.笔者随访并总结本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治疗的58例复杂髋臼骨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