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7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01.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长期效果尚无明确评价,并且在预防再破裂上的效果仍不肯定,尽管有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发生动脉瘤再破裂的报告,但其组织病理学发现很少有人报告,本文作者报告用血管内游离弹簧圈栓塞动脉瘤8个月后再通并再破裂一例。患者女性,77岁,因SAH收住院。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大动脉瘤,SAH后第三天,用ID-Cs(interlocking detachable coils)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术。术后4个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再通但未扩张,8个月后又因再次SAH重新住院,造影显示再通的动脉瘤有一小囊且有外渗,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尸解。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此动脉瘤来自于右颈内动脉末端与右后交通动脉之间,囊壁粘附着脑内血肿,弹簧圈被包裹在瘤顶并穿通瘤壁,大部分弹簧圈包埋在血肿里,这些突出的弹簧圈被一透明膜覆盖。动脉瘤的显  相似文献   
802.
目的探讨碱烧伤后不同时期角膜新生血管的表达,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碱烧伤法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动物模型,随机分成1、2、3、4四组。实验组(1、2、3组)分别给予0.1 ml、0.3 ml、0.5 ml的AS2O3结膜下注射;对照组(4组)给予生理盐水0.3 ml结膜下注射,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面积,HE染色法检测烧伤后第7、14、28天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表达。结果兔角膜碱烧伤后,1组,2组,3组,4组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面积,第7天时分别为(44.12±20.90),(29.32±17.32),(16.03±8.07),(53.86±20.60);第14天时分别为(67.19±35.20),(51.82±31.60),(24.25±11.26),(128.31±40.10);第28天时分别为(49.22±9.90),(32.42±9.97),(11.81±9.04),(78.15±35.13)。以HE染色法检测1组,2组,3组,4组烧伤后角膜组织中新生血管的表达,第7天时分别为(1.8±0.74),(1.1±0.77),(0.5±0.41),(4.8±0.67);第14天时分别为(3.3±0.74),(2.9±0.73),(1.5±0.8),(6.6±0.68);第28天时分别为(1.4±0.90),(0.9±0.41),(0.2±0.64),(2.8±0.72)。结论 AS2O3可抑制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其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803.
近十几年, 内镜切除技术不断发展普及, 在消化道癌前病变与早期癌变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内镜切除技术主要包括息肉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s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其中ESD及多数EMR术中都需要黏膜下注射这一重要操作, 通过该操作使病灶与肌层分离, 这对黏膜的完整切除及预防出血穿孔等都非常重要, 同时也促进了内镜技术的推广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黏膜下注射液值得关注, 本文就目前黏膜下注射液的研究现况进行阐述, 并展望了未来黏膜下注射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04.
癌因性疲乏(CRF)为贯穿肿瘤全过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多维度疲乏感,可降低患儿生活质量,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补充替代医学能有效缓解CRF患儿肿瘤症状,减少治疗不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运动疗法作为CRF的一类推荐疗法,临床疗效确切且应用广泛,有相关指南形成趋势;物理疗法安全性高,在肿瘤患儿家庭中接受度较高,有待规范具体操作以稳定疗效;心理社会干预从精神心理层面对疲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药疗法对精神、躯体等多维度疲乏均有治疗效果。目前,补充替代医学对CRF疗效确切,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循证依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