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10篇
  免费   4645篇
  国内免费   2857篇
耳鼻咽喉   681篇
儿科学   999篇
妇产科学   537篇
基础医学   3777篇
口腔科学   1048篇
临床医学   11555篇
内科学   6277篇
皮肤病学   956篇
神经病学   2090篇
特种医学   31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5443篇
综合类   22752篇
预防医学   9214篇
眼科学   824篇
药学   9174篇
  110篇
中国医学   9413篇
肿瘤学   2597篇
  2024年   523篇
  2023年   1994篇
  2022年   1745篇
  2021年   1592篇
  2020年   1826篇
  2019年   2150篇
  2018年   2050篇
  2017年   1341篇
  2016年   1610篇
  2015年   1791篇
  2014年   4220篇
  2013年   3715篇
  2012年   4361篇
  2011年   4748篇
  2010年   4440篇
  2009年   4469篇
  2008年   4318篇
  2007年   4176篇
  2006年   3884篇
  2005年   3780篇
  2004年   3487篇
  2003年   3210篇
  2002年   2832篇
  2001年   2654篇
  2000年   2398篇
  1999年   1969篇
  1998年   1765篇
  1997年   1644篇
  1996年   1520篇
  1995年   1454篇
  1994年   1311篇
  1993年   953篇
  1992年   858篇
  1991年   763篇
  1990年   722篇
  1989年   633篇
  1988年   588篇
  1987年   505篇
  1986年   485篇
  1985年   427篇
  1984年   322篇
  1983年   324篇
  1982年   253篇
  1981年   246篇
  1980年   155篇
  1979年   95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44篇
  1965年   27篇
  1959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盆腔炎(CPID)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7月~2017年12月慢性盆腔炎患者100例,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中西医联合组50例采用中药口服、物理治疗、穴位贴敷等联合治疗。治疗前、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并检测患者炎症因子、相关免疫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CRP、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2水平、CD4~+、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TNF-α、IL-6、CRP、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2水平、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痊愈率38.00%,有效率56.00%,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痊愈率18.00%,有效率62.00%,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活血化瘀,显著下调体内炎性发应,减轻盆腔炎症刺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体内血液粘滞度,促进CPID患者临床症状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47例。观察组予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速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呼吸频率(R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00%(47/47),优于对照组的95.74%(45/47)(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2周后WBC、ESR、hsCRP、PCT及RR明显下降,SpO_2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2周后ESR、hsCRP、PCT及SpO_2的改善更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降散合贝母瓜蒌散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53.
中医从脾肾论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缓解期多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查阅近10年文献资料,认为中医从脾肾二脏论治CVA缓解期的内治法包括重在治脾、重在治肾、脾肾同治;外治法包括穴位贴敷、小儿推拿等,通过中医辨证,依据小儿体质特点,从脾肾二脏入手,兼顾肺气宣降之理,可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枳术丸水煎液及其拆方对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并从细胞分子层面分析中医攻补兼施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空白血清组,每组10只。白术组灌以17.7 g·kg-1·d-1白术水煎液,枳实组灌以8.9 g·kg-1·d-1枳实水煎液,枳术丸组灌以26.4 g·kg-1·d-1枳术丸水煎液,空白血清组灌以无菌蒸馏水3 mL,每日1次,连续7 d,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将4组含药血清分别配成5%,10%,15%,20%4个体积分数,干预24 h,观察ICC的数量、形态,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测定各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将大鼠结肠ICC细胞分为正常组、空白血清组、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各组IC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ICC的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ICC中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空白血清组、白术组、枳实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均为10%,枳术丸组最佳干预体积分数为5%。与正常组比较,所有实验中空白血清组对IC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ICC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P0.01),与白术组和枳实组比较,枳术丸组对ICC增殖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枳实组比较,白术组对ICC增殖率变化不明显。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ICC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及空白血清组比较,白术组、枳实组、枳术丸组内的XIAP,PCNA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P0.01),三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枳术丸、枳实、白术在一定浓度下均能通过增加XIAP,PCNA蛋白表达促进ICC的增殖,且对ICC的凋亡无明显影响;以攻补兼施法立法的方剂枳术丸能促进ICC的增殖,并且其增殖效果优于攻伐单药枳实和补益单药白术。  相似文献   
55.
化学药合成过程中水分残留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还影响药物及制剂的稳定性、理化性质、溶出及药理作用等,因此水分几乎是大多数药物合成中的必测项目,通过有效除水严格控制反应体系中水分的含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水分的存在形式,常见除水剂和脱水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与除水能力,以及在药物合成的应用,为药物合成反应中水分的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防和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08例血液病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化疗后的药物使用、化疗后的侵袭性操作以及感染的部位等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和原因。结果有45例患者出现了化疗后感染的情况,占总数的41.7%。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在层流病房中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普通病房的60%,二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增长,患者感染发生率要明显提高。结论做好对环境的通风消毒措施,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建立合理有效的探视制度,同时对做好心理、饮食、身体的相关护理,是有效预防和减少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丽水市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呼吸道传染病诊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35例呼吸道感染患者13项呼吸道病原体PCR毛细电泳核酸检测结果,并分析病原体感染分布特征。结果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患者阳性检出率为32.24%(1301/4035),检出率前5位分别是HRV(16.60%)、HRSV(7.09%)、HPIV(2.87%)、HMPV(2.21%)、HADV(1.96%)。混合感染阳性占比为7.61%(99/1301),Boca病毒(76.0%)与Ch(46.15%)易与其它病原体形成混合感染。不同性别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整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RV好发于春秋两季,而HPIV在春秋两季感染率较低,春季HRSV感染率较低,HADV在夏秋两季感染率较低,HMPV在冬季较为流行。未成年人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较高,HRSV、HRV、HPIV、HADV和Boca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组,InfB和HMPV在未成年和青年人群感染率都较高。结论未成年人群是呼吸道病原体易感人群,应加强未成年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采取精细化护理,可以使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电芒针透刺治疗心神失养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神失养型焦虑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用电芒针透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用常规针刺治疗,疗程4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脑电超慢涨落图(EFG)技术检测乙酰胆碱Ach(S5)、多巴胺DA(S11)水平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S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ch(S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多巴胺DA(S1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芒针透刺治疗焦虑症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60.
5例病人均有发热及典型的焦痂体征,焦痂率达80%,恢复期血清抗体阳性,对强力霉素高度敏感。发病时间为6、7月份。男女均有发病,以农民为主,均有野外作业史,呈散在流行。调查首次证明赣州市有恙虫病的存在,流行病学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