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鼻腔灌流实验在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物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建立一种客观有效的大鼠鼻腔灌流模型。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凝胶混悬液,使大鼠致敏;第18天进行鼻腔灌流,测定灌流液中的伊文氏蓝的浓度。结果BN大鼠模型组灌流液中伊文氏蓝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SD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灌流液中伊文氏蓝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鼻腔灌流实验结果在BN大鼠鼻炎模型中优于SD大鼠大鼠鼻炎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别敏”治疗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豚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别敏”高、中、低剂量组。于实验第1天用10%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豚鼠,于第15天用5%卵蛋白雾化吸入诱发哮喘发作,观察各组豚鼠引喘潜伏期,外周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和IL-5水平变化,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血清皮质酮水平变化。结果:模型组豚鼠外周血和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血清IL-5以及血清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中药复方“别敏”能够明显延长致敏豚鼠引喘潜伏期(P〈0.05),抑制外周血及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P〈0.05),抑制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特别是高剂量组(P〈0.05),降低血清IL-5水平尤其是高、中剂量组(P〈0.05)。结论:中药复方“别敏”能有效防治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淋巴细胞功能,降低IL-5水平,降低气道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