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通过对中日医学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着重探讨了研讨会在日本医学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我国医学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医学教育中应借鉴的先进经验,从而为我国医学教育特别是医学研究生教育及医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身兼临床及教学双职,其工作倦怠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下一步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并积极进行干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的支抗磨牙受力情况及移动特点,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Typodont模型原理,设汁制作出结构简化的实验牙受力、移位测量装置.实验对象依受力点、受力大小及受力角度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3颗样本牙.1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50g;2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远中舌侧尖,力值150g;3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以上3组上颌受力点均位于上颌尖牙,施力角度约30°.4组:受力点位于下颌实验牙近中舌侧尖,力值100 g,上颌受力点位于上颌双尖牙,施力角度约60°.选取实验牙近中颊尖、远中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最高点为固定标志点,以测量装置上的基准点线为参照点线,测量实验前后下颌实验牙标志点与基准点线间的距离,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 4组下颌实验牙在牵引力作用下均有明显的近中向及颊向移位,同时伴(牙合)向伸长.近中向位移值范围为0.50~3.33 mm,颊向位移值范围为2.67 ~6.17 mm,垂直向位移值范围为0.22 ~4.00 mm.位移大小与牵引力大小有关,1组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力角度的变化可影响实验牙移动模式,角度增加,实验牙以颊向及(牙合)向移位为主,同时冠远中向旋转减轻.结论 改良型Ⅱ类颌间牵引力引起下颌实验牙三维移动,以近中及颊向移位为主,受力点的位置、牵引力的大小与角度可影响支抗牙的移动模式.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牙周膜牵张( PDLD)和牙槽骨牵张( DAD)在加快正畸牙移动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比格犬6只,下颌两侧随机分组进行自身配对实验,一侧建立PDLD模型,另一侧建立DAD模型,双侧同时牵张2周。在术前、加力1、2周时测量移动牙及支抗牙的位置,行X线检查。结果:PDLD移动牙2周内移动(3.90±0.56)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1.74±0.30)mm、(2.16±0.27)mm。 DAD移动牙2周内移动(4.23±0.59)mm,在第1、2周分别移动(2.14±0.22)mm、(2.09±0.38)mm。 PDL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66±0.09)mm;DAD支抗牙移动距离为(0.45±0.08)mm。 PDL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AD移动牙第1、2周的移动距离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PDLD和DAD移动牙在第一、二周及总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DLD和DAD支抗牙移动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X线示PDLD组牙齿以倾斜移动为主;DAD组牙齿以整体移动为主,未发现牙根吸收。病理示PDLD和DAD牙周膜及牙髓组织未发生可逆性改变,牵张处牙槽骨有新骨生成。结论:PDLD和DAD两种方法均能实现牙齿快速远中移动。  相似文献   
25.
牙周膜牵张成骨(PDLD)和牙槽骨牵张成骨(DAD)是牵张成骨术在加速正畸牙移动方面应用的具体技术,本文就PDLD和DAD术式,PDLD和DAD的基本原理,牵张过程与牙体移动特点,支抗牙移动,牙体在新骨区的移动,牵张过程中的牙周组织变化,牵张过程中的不利及不确定因素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6.
湖南省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我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专项整治,发现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省今后进一步做好此项整治工作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全省各市、州、县进行调查摸底,并由省卫生厅组织检查小组对各市、州和部分县进行随机抽检,采取询问、实地查看、发放检查表的手段。结果 有毒有害化学品职业危害严重,职业病防治工作问题突出,开展职业病防治任务艰巨。结论 要做好有毒有害化学品专项整治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必须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贯彻,搞好前期预防,加大执法力度,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同时需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27.
示波极谱法测定环境中铍是一种新方法,它是在被与铍试剂Ⅲ结合形成有机络合物的底液中,在-0.75V电位处产生吸附波,并用波峰进行定量测定的方法。实验证明:测定液中铍在0.01~1.00μg/20mL内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灯盏花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前体细胞中OPG/RANKL/RANK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灯盏花对骨改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MG63细胞和小鼠RAW264.7细胞,分别取第三代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同的实验组,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灯盏花(0、0.001、0.01、0.1、1 mg/mL)干预48 h后提取总RNA和蛋白质,同时单独对0、1 mg组设12、24、48 h时间点提取蛋白质,采用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MG63细胞OPG mRNA和RANKL mRNA的表达以及RAW264.7细胞RANK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G63细胞OPG蛋白和RANKL蛋白的表达以及RAW264.7细胞RANK蛋白的表达。结果 灯盏花随浓度(0、0.001、0.01、0.1、1 mg/mL)增高,干预48 h后MG63细胞OPG mRNA和蛋白表达逐步降低(P〈0.05);MG63细胞RANKL mRNA和蛋白表达逐步增加(P〈0.05);RAW264.7细胞RANK mRNA表达增加(P〈0.05),但0.1 mg/mL组较0.01 mg/mL组 mRNA表达稍降低,RANK蛋白表达逐步增加(P〈0.05)。1 mg/mL灯盏花干预12、24、48 h后MG63细胞OPG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降低(P〈0.05)、RANKL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增加(P〈0.05);RAW264.7细胞RANK蛋白表达随时间逐步增加(P〈0.05)。结论 灯盏花大致上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成骨细胞OPG表达,促进成骨细胞RANKL的表达和破骨前体细胞RANK的表达,灯盏花可能有促进骨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灯盏花、机械牵张力以及灯盏花与机械牵张力联合作用下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OPG和RANKL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灯盏花对正畸骨改建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培养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细胞的机械牵张力刺激采用SXG4201型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仪。分别单用机械牵张力刺激(2000 μstrain,0.5Hz)、单用灯盏花(1mg/mL)干预、以及机械牵张力(2000 μstrain,0.5Hz)和灯盏花(1mg/mL)联合干预MG63细胞不同时间(3h,6h,12h,24h)后,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质,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G63细胞OPG蛋白和RANKL蛋白的表达。结果:单用机械牵张力刺激MG63细胞后OPG蛋白表达上调,且呈时间依赖性,而RANKL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单用灯盏花干预MG63细胞后OPG蛋白表达下调,RANKL蛋白表达增加;两者联合干预MG-63细胞后,OPG蛋白表达量减少,RANKL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灯盏花能拮抗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OPG分泌的刺激作用,促进机械牵张力对成骨细胞RANKL分泌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30.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人Ⅲ型前胶原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庚  谭正良 《湖南医学》1996,13(4):234-2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