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缠腰火丹患者分为刺络拔罐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治疗组28例予叩刺区加拔火罐10~15 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23例口服阿昔洛韦缓释片,一次0.8 g,每日3次,并用酞丁安搽剂外涂于患处,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拔罐法治疗缠腰火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及致死原因 ,因而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有效地控制和治疗冠心病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就消渴丸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对冠心病的影响进行临床观察。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选择 86例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的诊断符合《内科学》第四版的诊断标准 ,冠心病符合高等医学教材《内科学》第四版的诊断标准。86例中 ,男 54例 ,女 32例 ;年龄 4 2~ 78岁 ,平均年龄52 .2± 9岁 ;糖尿病病程 1~ 2 1年 ,平均 6 .2 8± 4 .4 9年 ;冠心病病程 2 6天~ 16年 ,平均 6 .3± 4 .6年 ;空腹血糖 11.52± 3.2 4mmol L-…  相似文献   
43.
氯氮平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五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7年我院精神科应用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有5例患者出现了青光眼急性发作,报道如下。1临床情况:5例中男1例,女4例;年龄39~58岁;家族史:直系亲属有青光眼病史及手术史各1例;既往史:1例远视,其余均无眼病史;氯氮平用量:200~400mg/日,均为逐渐增量法,并且未与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用药;5例均在氯氮平应用后1~4周内青光眼发作;均为单眼发病。临床表现:均有头痛,1例伴恶心呕吐,1例诉视力下降,2例有眼胀眼痛;体检:均有混合性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水肿;瞳孔散大6~8mm;双眼浅前房4例;眼压增高:范围在847~920kPa(1kPa=75m…  相似文献   
44.
植物雌激素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金雀黄素抑制人乳腺癌细胞株体外增殖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用两种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MDA-MB-231体外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作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观察不同剂量的金雀黄素诱导细胞凋亡.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和癌基因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金雀黄素对MCF-7细胞和MDA-MB-231细胞体外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Giemsa染色显示,金雀黄素处理的MCF-7细胞呈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细胞固缩、发泡,染色质凝集呈块状,并沿核周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在G1峰前可见凋亡峰,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凋亡比率递增.而金雀黄素处理的MDA-MB-231细胞未见明显的凋亡形态改变和凋亡峰的出现,细胞周期明显地阻滞于G2~M期.蛋白水平检测表明金雀黄素促进MCF-7细胞Bax表达升高,抑制erbB-2蛋白的表达.结论 金雀黄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或阻滞细胞于G2~M期,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主要是通过调节Bax和erbB-2蛋白的表达实现的,为其减缓人乳腺癌细胞的体内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与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106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患者,测定急性期的血浆BNP浓度,同期稳定心功能Ⅰ级者血BNP浓度,观察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及再入院率。结果BNP浓度、NYHA级别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与年龄、性别、不良嗜好、高血压、糖尿病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BNP浓度可较好地预测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预后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误诊的原因。方法2000年1月~2005年6月间,对12例误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复杂,高血压是导致AD发生的常见原因。心脏彩超、CT及MRI三种检查技术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结论AD症状呈多样性,患者症状与夹层破口有一定的联系,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伴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eplilepsy of childhood with central-temporal spikes,BECCT)是一个重要的、发生于儿童期的具有明显特征的癫痫综合征,又称良性外侧裂性癫痫(begign rolandic epilersy BRE),约占儿童癫痫的13%~25%[1]。BECCT是儿童良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具有特殊的发作症状,与睡眠密切相关。脑电图有特征性表现,发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抗癫痫药物治疗反应良好。1病因本病与遗传因素有关,30%左右的患者有癫痫家族史。在患儿的同胞中,15%有癫痫发作并有中央颞区棘波;19%有中央颞区棘波但不伴有临床发作。11%患儿的父母亲在儿童时期曾有癫痫发作,成年后缓解。一般认为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年龄依赖性外显。在5岁以前和15岁以后外显率降低,极少数人表现出异常。在家族性脑电图异常的患儿中,仅12%的患儿有临床发作。研究显示,BECCT患儿的脑电图特征与染色体159q14有关[2]。后天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尚未定论,大约10%患儿曾有产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热性惊厥或其他病史。提示本病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加权秩和比(WRSR)法对兰州市血液透析门诊丙型肝炎病毒(HCV)传播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根据WRSR法选取5项指标,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按风险高低划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对兰州市17所医院血液透析门诊进行HCV传播风险评估。结果 WRSR值与概率单位存在高度相关性(r=0.981,线性回归方程为:WȒSR=0.164×Y-0.311)。分档结果显示Y16和Y17两所医院血液透析门诊感染HCV为低风险,Y1医院血液透析门诊HCV感染有高风险,其他14所医院为中等风险。结论 兰州市医院血液透析门诊中HCV传播风险等级差异很大,大部分处于中、低风险水平。血液透析门诊应根据自身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HCV传播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实验性兔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眼内灌注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硫酸镁治疗A组和硫酸镁治疗B组。硫酸镁治疗A组于缺血后立即按140 mg.kg-1耳缘静脉推注2 mol.L-1硫酸镁,随后腹腔内补充注射1 g;硫酸镁治疗B组于缺血后,按600 mg.kg-1腹腔内注射2 mol.L-1硫酸镁。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 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兔,经光镜、电镜观察视网膜的改变。结果再灌注6 h后,光镜下模型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变薄,电镜下出现核固缩,线粒体空泡化。经硫酸镁治疗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的形态学明显改善,且硫酸镁治疗A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损害较硫酸镁治疗B组明显减轻。结论硫酸镁可能在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