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41篇
  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荧光染色在癫痫小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染色情况。方法小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建立小鼠癫痫模型,应用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三种荧光染色技术对造模后15d,30d,60d的模型小鼠苔藓纤维出芽进行标记染色。结果在造模后15d,三种荧光染色开始出现在小鼠海马的颗粒细胞层。造模后30d,三种荧光染色出现在海马内分子层。而在造模后60d,海马内分子层芽生的苔藓纤维的荧光染色进一步加强。结论锌转运体3、TSQ及Zinquin三种荧光染色可以做为苔藓纤维出芽的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32.
背景:通过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能够解决移植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如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带来的毒副作用,慢性排斥反应等。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亚致死量放射线照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对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同期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8-12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完成。 材料: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单纯移植组、氟达拉滨组、骨髓移植组、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每组各10只。40只SD大鼠为骨髓移植供体。供体DA大鼠用于皮肤移植实验。 方法:制作同种异体右后肢移植模型,单纯移植组仅进行肢体移植;氟达拉滨组在肢体移植前1 d,受体给予亚致死量60Co照射及腹腔内注射氟达拉滨50 mg/kg;骨髓移植组肢体移植当天受体接受供体骨髓腔内骨髓移植1×1012 L-1,10 μL;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受体联合应用亚致死量照射、注射氟达拉滨及骨髓腔内骨髓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物排斥反应征象及存活情况,并对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产生免疫耐受大鼠进行SD大鼠及DA大鼠皮肤移植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检测。 结果:与其他实验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移植物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及存活时间均显著延长(P < 0.01)。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仅对第3方DA大鼠的皮肤呈现强烈的免疫反应,移植皮肤初为水疱、渗出,逐渐溃疡、糜烂、焦痂、变黑坏死。 与单纯移植组比较,氟达拉滨+骨髓移植组大鼠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降低,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增高。 结论:氟达拉滨与骨髓移植联合方案可以诱导大鼠同种异体肢体移植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3.
宋卓  毕红霞  刘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4):175-175,189
目的 探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 将2004届临床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并进行成绩分析.结果 运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生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理论测试成绩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学生组(P<0.01).结论 引导型教学法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4.
流行性出血热是哈尔滨市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自2004年哈尔滨市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特别是2006年为我市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数最多的年份,全年报告发病589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6.04/10万,较2005年上升了35.12%,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也使许多农民家庭因病返贫.为了控制出血热疫情的上升势头,保护人民群众健康,2006年年末,由政府出资在我市出血热发病较高的19个乡镇的重点人群中,开展出血热疫苗免费预防接种,以建立有效免疫屏障,降低出血热发病水平,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此次免费接种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5.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卓  毕红霞  刘琰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19-119,125
目的 提高医学生在内科实习时的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法 将100位医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带教,比较两种方法对医学生出科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医学生出科理论及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角色扮演法在提高医学生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留置胃管的影响.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就留置胃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安全性,减轻病人痛苦等问题进行循证,并应用于60例留置胃管,作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方法的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与总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置管后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置管中,能提高置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7.
刘琰  何金珠 《护理研究》2009,23(28):2596-2597
听神经鞘瘤位于后颅窝脑桥小脑角,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10%.肿瘤生长特点为沿内听道扩展,出内耳门向脑桥小脑角发展,周围解剖关系复杂,是神经外科较复杂的手术之一.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可充分暴露桥小脑角的外、前、上三面及内听道后壁,提高面神经保留率及肿瘤全切率,且损伤相对较小[1].虽然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推广以及高速微型磨钻的普及,手术效果有明显改善,但由于手术位置较深,手术时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脑干功能,危险性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会出现中枢性呼吸、心率、血压的改变及意识障碍等危重情况.现将106例手术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8.
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IL—2/LAK治疗晚期肝癌6例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刘琰,朱兰香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介入化疗栓塞术加用IL-2及LAK细胞综合治疗晚期肝癌6例,取得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一、病例:6例诊断及分期均符合1977年全国肝癌协...  相似文献   
39.
9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关因素分析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中心医院(830011)刘琰龚有若我们自1995年3月~1996年3月收治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9例,根据有关资料对其复发转移的有关因素作一初步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女性,年龄36岁~63岁...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烧伤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基底膜(BM)相关基因的表达。 方法 24只SD大鼠造成背部45cm2 深Ⅱ度烫伤, 按照基因表达检测时间随机分为A组(伤后3d)、B组(伤后10d)、C组(伤后14d)、D组(创面完成再上皮化后),每组6只。伤后3、10、14d取距创缘1cm处皮肤标本,创面完成再上皮化后取创面中心皮肤标本,分别制备KCs悬液。另取6只SD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创面再上皮化不同阶段KCsBM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结果 伤后3d,KCs层粘连蛋白γ1、整合素β8基因表达上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比值分别为2. 068和2. 200。再上皮化过程中(伤后10、14d)层粘连蛋白受体1、整合素β1基因表达上调,β2、β7表达下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的比值分别为2. 472、2. 658、0. 419和0. 462。Ⅳ胶型原α1、α3基因各组均上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的比值为2. 547和2 036。 结论 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整合素β1、层粘连蛋白γ1、层粘连蛋白受体1、Ⅳ型胶原α1、α3基因表达上调,有利于新生皮肤BM的构建和KCs与BM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