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建立用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人工牛黄及其伪品的方法.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人工牛黄正伪品28批,采集其近红外光谱用矢量归一化加一阶导数法进行预处理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准确无误地鉴别人工牛黄及掺伪品,并对自配样品和市售样品均能正确识别,鉴别结果与理化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可无损、快速、准确鉴别人工牛黄的真伪,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血液病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方法:分析2008-2011年间的感染状况,选择2005-2007年感染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采取环境污染的控制、交叉感染的控制、各种管道留置感染预防控制、口腔肛周等特殊部位感染控制及必要的营养支持,强化护理管理等措施。结果:本组2008-2011年间住院患者感染率20.5%,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率42.5%,感染归因死亡率7.3%。与2005-2007年资料(住院患者感染率23.6%,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49.1%,感染归因死亡率10.0%)回顾性对比,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感染率与感染归因死亡率明显下降,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重点监控,强化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和实验研究,观察联合化疗对高危MDS的疗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应用联合化疗方案对31例高危MDS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其疗效。结果 31例高危MDS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12例(38.7%),该12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19例未缓解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期感染,少数出现肝功能异常和心肌损害。结论联合化疗对高危MDS患者有一定疗效,需加强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54.
陈镇秋  魏秋实  吴淮  刘文刚  张颖 《中医正骨》2011,23(7):17-19,24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评价祛痰逐瘀法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将30只健康SPF级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6只,模型组(B组)8只,低剂量组(C组)8只,高剂量组(D组)8只。A、B组予生理盐水灌胃,10 mL.kg-1;C、D组分别以0.36 g.mL-1和0.72 g.mL-1的自拟祛痰逐瘀方混悬液灌胃,10 mL.kg-1。各组给药均每天1次,连续用药3周。第4周起在继续上述处理的同时,在B、C、D组家兔左侧大腿内侧肌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0 mg.kg-1,每天1次,连用3周。药物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家兔取股骨制作切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及骨小梁坏死情况,并应用Im age-Pro P lus 6.0软件计算股骨头坏死率和坏死面积。结果:①各组股骨头坏死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04,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P=0.368);A、C、D组坏死面积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1)。②股骨头坏死率。各组股骨头坏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29,P=0.000)。组间两两比较: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5,P=0.356);A、C、D组坏死率均小于B组(P=0.000,P=0.000,P=0.000);C、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结论:从病理学角度来看,应用祛痰逐瘀法可有效预防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参麦针病住注射配合卧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层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取参麦针病位注射治疗加卧位手法治疗,B组采取参麦针病位注射治疗,C组采取卧位手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后1周(近期)、4周(远期)对比评分。结果:A组的近期、远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远期、近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865〉0.05);B组、C组的近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远期评分较近期评分明显升高(P=0.006〈0.01),C组的远期评分较近期评分升高(P=0.013〈0.05)。结论:参麦针病位注射配合卧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取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远期疗效优于单纯参麦针病位注射或卧住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前清蛋白(PA)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STBI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去大骨瓣减压术,研究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NSE、PA、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NSE、PA、MDA、SOD-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血清NSE、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A、SOD-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健康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健康状况评分、社会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STBI患者血清NSE水平,提高血清PA水平及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09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分为2组,采用PKP治疗25例(手术组),保守治疗58例(保守组),进行追踪调查。结果:手术组的卧床天数、住院天数较保守组缩短,止痛效果、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下降程度均优于保守组,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可迅速缓解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和纠正Cobb角;但医疗成本高,且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保守疗法虽止痛效果较慢,但疗效肯定,仍是一种简、便、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外感眩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临床上部分眩晕病是由外邪引起 ,其发病主要是外邪侵袭 ,上蒙清窍。治疗以祛除外邪、清利脑窍为主。通过分析外感眩晕在临床中的四种常见证型 ,说明外感眩晕说有其临床适用性  相似文献   
59.
关节内注射配合中药药熨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关节退行性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DOA)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和遗传因素有关;目前,本病的治疗方法众多,通过关节腔内注射这一直接给药途径,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为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我们2002年9月2003年9月进行了该方面的临床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的疗效。方法:将30例膝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予内服复方补肾活血颗粒剂、外用五籽散药熨静点中成药治疗;以日本“三大”医院制.订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NO含量。结果:经治疗3周后,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NO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疗法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有效,但不是通过降低NO而改善症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