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57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1个月组(DM1)、糖尿病3个月组(DM3)及糖尿病6个月(DM6)组,每组10只。大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制备大鼠视网膜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VEGF于CON和DM1组只表达于内核层及节细胞层部分细胞;病程3个月时,尚可见视网膜血管的阳性反应;6个月时,阳性反应范围又扩大至视杆内节和色素上皮细胞。结论:随病程进展,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提示它在早期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
视网膜光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也可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是受到基因控制,由于某种病理或生理因素所导致的与细胞坏死相区别的细胞死亡。在正常情况下它是维持机体正常发育及内环境稳定的重要生理变化。但在一些内源或外源性刺激因素的作用下,细胞也可表现出病理性的细胞凋亡,从而对机体造成损害。光作为一种外来的刺激,对眼所引起的损害在近些年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将对致伤光源及其所导致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机制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3.
实验性大鼠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以探讨视网膜光损伤的发生发展机制.方法所有SD大鼠经循环光环境适应7 d,实验前暗适应36 h,分别于光照3,6,9,12,15和18 h,灌流固定,摘除眼球.光镜标本在常规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TUNEL法染色,光镜观察;电镜标本在树脂包埋、超薄切片、醋酸-柠檬酸铅双重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应用CIAS-1 000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可见视网膜出现光损伤和视细胞凋亡现象,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视网膜光损伤逐渐加重,视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在外核层,透射电镜观察见核染色质浓集,而无炎性反应.外核层面积和视细胞凋亡指数作相关性分析有显著意义.结论视细胞凋亡是视网膜光损伤的重要机制;光损伤启动了视细胞凋亡的发生,外核层细胞核的丢失是视细胞凋亡的结果;视网膜光损伤与视细胞凋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4.
残角子宫较为罕见。1699年Mauriceau和Vassal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国内1949年刘本立首次报道过.以后国内陆续有少数报告。本例残角子宫及单角子宫均同时妊娠,残角子宫破裂后误诊为外科胆囊炎,更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杨某,26岁。孕4~ 月,初产妇。1980年12月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五味子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五味子油高剂量(1mg/kg)、低剂量(0.5 mg/kg)组,罗格列酮组。连续灌胃6周,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清中瘦素的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五味子油可降低FBG、FINS、FFA的水平,抑制瘦素的表达,降低HOMA-IR。结论五味子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与瘦素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对高浓度葡萄糖中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的保护作用。方法RF/6A分3组培养:对照组(DMEM培养基含25mmol/L葡萄糖)、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Ang-高糖组(DMEM培养基含40mmol/L葡萄糖+0.25mg/LAng-1)。利用台盼兰染色法及MTT比色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各种RF/6A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利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各组suivivin表达。结果1d时各组细胞存活率及活力无差异。3、5、7d时高糖组和Ang-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均较正常组下降(P〈0.05),高糖组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低于Ang-高糖组(P〈0.05)。5d时,Ang-高糖组survivin表达明显较其他两组增多(P〈0.05)。结论高糖能降低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而Ang-1能明显增强高糖环境中RF/6A的存活率和活力,其机制可能与Ang-1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7.
28.
上海市418名学龄前儿童膳食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改进学龄前儿童的膳食结构 ,我们于 2 0 0 0年 10月对上海市杨浦区 2所幼儿园进行了秤重法膳食调查 ,并检测了幼儿的血红蛋白、血清锌和血清铜等实验室指标。同时将所得结果与以前的资料相比较 ,分析学龄前儿童膳食状况。一、对象上海市杨浦区 2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体学龄前儿童。 2所幼儿园共有注册幼儿 4 31名 ,实际调查 4 18名 ,受检率为97 0 %。其中 2岁幼儿 ,男 33名、女 2 8名 ;3岁 ,男 6 1名、女5 8名 ;4岁 ,男 6 4名、女 5 7名 ;5岁 ,男 5 5名、女 6 2名。该 2所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在上海市属中等水平。我们还收集了天津…  相似文献   
29.
幼儿第二语言(外语)获得成效之多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语言和认知发展的角度研究幼儿第二语言的获得,探讨童学习外语的成效。【方法】 选择18~24个月、3-6岁正常幼儿,评价儿童的一般情况、语言发育水平(幼儿语言筛查表,WPPSI语言部分和PPVT)、中文和英文的语音分辨测验、英文发音准确性、记忆能力和英文学习成绩。研究的第一阶段为语音输入,18~24个月幼儿被分为两组,分别给予100h的中文和英文的语音输入。第二阶段,所有儿童参加14周的英语教学和测验。【结果】 70.9%儿童的家长重视学英文,高于重视中文获得的比例。是否经常听儿童磁带与中文词汇量有显著的正相关。英语成绩:女孩显著高于男孩;与年龄、中文和英文的语音分辨能力、WPPSI语言和PPVT的原始分、记忆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英语发音的准确性与年龄和中文语音分辨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幼儿学习L2:①应充分重视母语的发展;②无需从幼儿早期开始,在学龄前学习成效随年龄而提高;③女童的语言能力强于男童。④语音训练应考虑年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0.
观察6例儿童小脑齿状核及其周围髓质血供。齿状核动脉可分齿状核内动脉和齿状核外动脉。齿状核动脉在髓质内分支很少,在核周分支增多。齿状核动脉分支间互相吻合成血管网,形成密集的血管丛,丛的形态与齿状核外观相一致。齿状核微血管密度为1355.03±222.1mm/mm~3,血管网密度为664.20±87个/mm~2。核周髓质内微血管密度为164.20±42.85mm/mm~3,血管网密度为59.23±6.69个/mm~2。本文讨论了齿状核血管形态与小脑出血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