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21.
目的:观察针刺对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认知功能和脑局部一致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6例SCD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每组8例.针刺治疗组在相关腧穴进行针刺操作,每周2次,共12周.空白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总体认知功能,采用静息态...  相似文献   
2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正逐年攀升,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并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针对痴呆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研究的热点正逐渐前移,由痴呆期治疗转向痴呆临床前期轻度认知损害的防治,以期对痴呆的发生发展进行较早预防,由此也衍生了许多定义。本文就AD认知损害的不同阶段(无症状性临床前阶段、轻度认知损害阶段和痴呆阶段)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作一较全面介绍,使临床医师能更好地理解AD认知损害各时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回顾2005年至今国内外针灸治疗腰痛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国内研究侧重于某个穴位或某种针刺方法治疗腰痛效果,而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是针刺是否有效。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提出增加样本量、明确纳入标准、采用适当和充足的针刺治疗方法、延长随访时间等建议,希望对今后的针灸治疗腰痛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针刺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和I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栓子注入法制作多发梗塞性痴呆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组,并设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针刺处理3周后,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海马NF-κB和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海马NF-κB及I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同时,针刺组大鼠海马NF-κB、Iκ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能够增强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NF-κB、I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痴呆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5.
<正>无偏体视学技术的出现使对组织结构的研究实现了由既往的单纯形态描述,半定量估算发展到平面和立体的定量学检测,大大丰富和推动了组织形态学的发展。它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测试手段的改进,无偏体视学技术在海马形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  相似文献   
26.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名老中医,享有"金针"美誉的王乐亭先生,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老十针"穴位处方,在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简述"老十针"的产生背景及命名渊源,分析其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比较和选穴规律。方法检索2008年1月—2017年4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数据库关于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治疗及选穴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血管性痴呆治疗数据库,对传统毫针治疗疗效及选穴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纳入的12篇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中,传统毫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常规治疗),二者有效应答率分别为86.35%和64.82%。频次前五的穴位为百会、神庭、悬钟、四神聪和太溪,频次依次为9、6、4、3、3,所占比例依次为13.43%、9.00%、5.97%、4.48%和4.48%;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高频穴位中归督脉的频率最高,为31.34%。结论目前传统毫针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一定疗效,以补肾填精、补脑益髓法论治占主导地位,经脉以督脉肾、胆经和肾经为主,但治法及取穴尚无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炎症因子含量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SHR 30只,随机分为SHR组、针刺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另取同周龄WKY大鼠10只为正常组。针刺组针刺双侧"太冲",采用捻转泻法刺激,非穴组针刺其足背侧,采用平补平泻捻转法刺激,2周后取材。每日检测1次大鼠平均动脉压;RT-PCR检测PVN中TLR4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VN中TLR4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PV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HR组大鼠平均动脉压升高,PVN中TLR4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TNF-α、IL-6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SHR组比较,针刺组大鼠平均动脉压明显下降,PVN中TLR4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6含量明显减少(P0.05);而非穴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太冲"可能通过抑制SHR PVN中TLR4的表达,减少TNF-α、IL-6分泌,从而降低SHR血压。  相似文献   
2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机体的起源细胞,是形成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始祖细胞。因其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为多种构成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细胞。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来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实验研究文献,以治疗不同种类疾病为切入点,综述目前针刺联合MSCs移植疗法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针刺联合MSCs移植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针刺能增加MSCs 的存活率、诱导MSCs定向分化有关。但是,针刺联合MSCs移植要作为一项常规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内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初步评价电针天枢或足三里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肠麻痹患者按区组随机法分为天枢组(15例)、足三里组(15例)和常规治疗组(14例)。3组均接受常规术后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而两个电针组分别于双侧天枢、足三里行电针治疗。比较3组患者在主要结局指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及次要结局指标(下床运动时间、耐受饮食时间、出院时间、恶心人数、呕吐人数、腹胀人数、服用止痛药人数及疼痛评分)间的差异。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两个电针组能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亦能缩短患者下床运动时间、耐受流/半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电针可促进术后肠麻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但需进一步大样本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