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研究长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体内异常免疫激活和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德国鲁尔大学艾滋病中心HIV-1感染者55例,在HAART治疗前及HAART治疗后(治疗1、3、5年),检测其外周血中CD4+T,CD8+T,CD8+CD38+T,CD8+HLADR+T细胞和NK细胞数.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治疗前的HIV-1感染者体内CD4+T和NK细胞数量显著下降(P均<0.05),CD8+T,CD8+HLADR+T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均<0.05).HAART治疗后CD4+T和NK细胞数回升(P均<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P<0.05);HAART治疗1年,3年和5年的机体CD4+T细胞数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K细胞数随HAART治疗进程有下降趋势,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CD8+HLADR+T细胞数迅速降低减少(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各组、3年组和5年组间、1年组和5年组间数据皆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CD8+CD38+T细胞数HAART治疗前、后,治疗后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AART治疗能有效升高免疫细胞数,降低体内异常免疫激活水平,一定程度上实现免疫重建,但即使长期HAART治疗也难以使免疫细胞数恢复到完全正常水平;HLADR对于HAART治疗更敏感;长期HAART治疗过程中HIV-1病毒可能通过某种方式继续损害NK细胞.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MRI对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药物诱发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的成像研究.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16只,对照组4只,采用间断高脂饲料喂养结合球囊拉伤腹主动脉技术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在建模3个月后给予蝰蛇毒+组胺药物诱发试验,以期斑块破裂和形成血栓.在药物诱发试验前后...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获得一株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孕酮-11α-羟基孕酮半琥珀酸酯制成酶标记物,建立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用于检测人血清中孕酮含量。方法:用免疫原11α-OH-孕酮-BSA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得到14株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用反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测定抗孕酮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常数和交叉反应率。结果:获得的14株抗孕酮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和较小的价差反应率;建立ELISA方法学的灵敏度为0.12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7.5%~11.4%;批间变异系数为:8.2%~12.1%;回收率93.8%~124.7%;高值临床样品系列倍比稀释后,测定值与稀释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5 7;与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的临床样品值比对结果较好,线性方程为y=0.789 4x+0.760 0,r=0.912 6。结论:方法学鉴定结果符合免疫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4.
<正>全科医学是服务社区及家庭、整合各种医学学科的综合性医学专业,范围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迫切需求,全科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显露优势并发挥重要作用。国务院从2012年正式开始建立全科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意味着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成为医疗教育的新趋势。10年来国家针对全科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全科专硕”)的培养模式不断更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研究党参远志散微乳对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所致皮质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空白微乳组、脑复康组、党参远志散微乳低剂量组、党参远志散微乳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均 ip D-半乳糖和NaNO2制备皮质性痴呆小鼠模型,分别 ig 蒸馏水、空白微乳、脑复康、党参远志散微乳低剂量和党参远志散微乳高剂量6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考察;HE染色观察海马皮质病理形态学改变;Nissl染色观察海马皮质神经元尼氏小体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皮质PI3K、AKT、mTOR蛋白表达情况;利用DCX抗体特异性标记新生神经元胞质及突起,免疫荧光观察海马皮质DCX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党参远志散微乳低、高剂量可以显著改善皮质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皮质病理形态明显改善,神经元胞体圆整密集,神经元尼氏小体含量丰富,海马皮质PI3K、AKT、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CX蛋白表达明显增高,新生神经元显著增加,分布密集,胞体伸出突触增多,细胞多形性增加。结论 党参远志散微乳低、高剂量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减轻神经元损伤,诱导神经元新生,改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所致的皮质性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权衡效毒,选择使用党参远志散微乳低剂量,即临床等效剂量。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评价自制覆膜支架在冠状动脉穿孔封堵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穿孔的患者15例,术中使用自制覆膜支架进行封堵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病变特点、封堵治疗、住院期间及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结果 15例患者中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4.3±4.6)岁,合并高血压病者8例,9例冠状动脉穿孔分布于左前降支,病变类型中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有5例、钙化病变7例,穿孔类型以EllisⅢ型居多共10例。13例患者术中使用自制覆膜支架封堵成功,成功13例(13/15)。2例自制覆膜支架置入失败者转入心外科急诊开胸手术,其中1例因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死亡,1例患者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导致死亡。2例患者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使用自制覆膜支架封堵冠状动脉穿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无市售覆膜支架或心外科支持的介入中心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7.
冯婷婷 《浙江医学》2021,43(21):2357-2358
目的探讨儿童高坠伤合并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108例高坠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儿童高坠伤合并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发生率、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08例高坠伤患儿合并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50例(46.3%),其中腹腔多发脏器(≥2个脏器以上)损伤11例(10.2%)。最多见的脏器损伤是肝脏损伤,共33例(30.6%),其次是肾脏损伤13例(12.0%),肠损伤7例(6.5%),脾脏损伤5例(4.6%),胰腺损伤5例(4.6%)。急诊行B超检查确诊者40例,CT检查确诊者10例。50例患儿均予住院保守治疗,住院时间2~21(8.9±2.5)d;共治愈47例,治愈率94.0%。结论儿童高坠伤合并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且多为实质性脏器损伤,其中肝脏损伤占首位。腹部B超、CT检查及血生化检查对高坠伤合并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采取积极的保守治疗策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评价自制圈套器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冠状动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患者74例,自制圈套器组32例使用自制圈套器辅助完成导丝体外化,无圈套器组42例采用逆向导丝直接进入指引导管完成导丝体外化。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CTO病变特点、导丝体外化时间、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使用自制圈套器组比无圈套器组能更高效地完成导丝体外化[(6.8±1.2)min比(8.9±1.8)min,P<0.001],且成功率更高(100.0%比85.7%,P=0.026)。使用自制圈套器组发生术后心脏压塞1例,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结论 CTO病变的逆向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自制圈套器协助完成逆向导丝体外化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可提高逆向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9.
【】: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78例,根据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入院后检查结果及药物治疗情况,包括:年龄、有无心衰相关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入院时心率、血压,入院后血肌酐、电解质、胸片有无肺淤血、超声心动图指标)、住院期间血浆BNP(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水平变化以及药物治疗情况(主要指β- 受体阻滞剂,ACEI 或者ARB,强心剂、利尿剂等)。住院期间给予标准化抗心衰治疗并在出院前评估心功能,检测血浆BNP水平。结果 普通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 Ⅱ级为26 %,心功能Ⅲ级为63%,心功能Ⅳ级为11%,而高龄老年患者 则分别为21%、60%和19%;出院时BNP水平分别为267.7±106.2(pg/mL)和401.5±98.9(pg/mL) 结论 高龄老年患者抗心衰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BNP水平高于普通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