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Landra氏1979年报告一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肘后软组织缺损。我科80年先后进行了三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介绍如下: 病例介绍周××,男性,38岁,80年10月7日被打砖机辗伤后11小时入院行清创术,右上肢广泛性挫伤后裂伤,肱骨髁部与肘后软组织撕脱,尺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尺神经与肘关节  相似文献   
12.
肩凝症是中老年肩部常见病变,也是肱骨近端骨折处理中的常见并发症。因此,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此类骨折能够使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并举,一直是临床较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康复医学角度,对我院1983~1990年间采用手术及甩肩法治疗的37例有明显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9例,年龄45~71岁,平均56岁。骨折部位:肱骨外科颈骨折20例,外科颈下1~4cm处骨折14例,肱骨头骨折3例。致伤原因:跌伤17例,车祸伤15例,压砸伤5例。X线骨折分型:粉碎型15例,斜形11例,横形7例,螺旋形4例,均有明显的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  相似文献   
13.
股骨骨折临床上发生率较高,治疗方法甚多,骨折部位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对骨折预后起很重要的作用。本科近10年(70.12~80.10)共收治股骨骨折病人511例,将其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斜颈是儿童常见的一种颈部畸形。传统的胸锁乳突肌松解加石膏外固定矫正法,尽管矫治效果确实可靠,但石膏外固定不仅操作繁琐、耗费材料,而且坚硬紧固,对患儿的呼吸、进食及生活护理都有一定影响。为克服上述不足,我院1992年自行研制了一种外固定装置——斜颈矫正器,代替石膏用于斜颈术后的矫正固定,治疗16例,获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共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3~13岁,平均7岁;左斜颈6例,右斜颈10例,因年龄偏大,均有较明显的头面部骨骼肌肉发育不对称表现。治疗方法:入  相似文献   
15.
本组采用彻底切除局部疤痕与部分大粗隆,行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创面,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文就12例病人、14次手术治疗简结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16~51岁。部位溃疡:左侧7例,右侧5例,其中双侧2例。发生溃疡时间:4个月~20年,平均53.3个月。病因:胸椎结核3例,胸腰段压缩骨折1例,大粗隆结核3例,外伤性疤痕2例,烧伤疤痕溃疡2例,股骨骨髓炎1例。溃疡面积  相似文献   
16.
腕背隆凸症(The Hunchbach CarpalBone)是第二、第三掌腕关节处较少见的手部疾病,因其临床意义不大,对其认识不足,易被忽视和误诊,我们遇到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脊髓中央症群又称脊髓中央区综合症,是一种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多发生于颈椎骨折脱位,而无颈椎骨折脱位也可造成本症。国内报道甚少,我科近期收治两例,报告探讨如下:1、男,59岁,某日骑自行车坠入约一人深之土坑内,先头后肩着地,伤后36小时入院。查体:颈部无明显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痛觉自胸2平面以下减退,胸6以下迟钝,双前臂肘以下至小指消失,双侧屈腕肌肌力Ⅲ~0级余前臂肌均为0级。双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膑踝阵挛(+)Babinski(+)。双膝腱反射迟钝,双踝活跃。双侧股四头肌肌力Ⅰ级,腓肠肌,屈趾肌Ⅱ级,四肢深感觉存在,提睾及肛门反射存在。X 片多体位检查颈胸段未见骨折,脱位、仅见颈椎增生征象。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合并椎旁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长期不愈而形成窦道。一般窦道与椎体病灶相通,管道迂迥曲折,常继发感染.病人慢性消耗而表失劳力,甚至因严重衰竭而招致死亡。本文着重总结本院对脊柱结核性窦道的治疗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21年Nylen和Holmeren就用放大十倍的显微镜施行耳科手术,四十年之后Perrttt应用于眼科手术,六十年代lachson和Suary发表在显微镜下缝合直径1.6二3.2 mm的小血管获得较高的通畅率后,引起人们对显微外科的重视。近十年耒。显微外科技术及设备国内外迅速发展成一门外科新技术,应用于外科各专业,使肢体恢复功能及器官移植更具有光辉的前途。现将近年来显微外科四肢创伤应用的进展,简述如下: 一、微血管吻合技术; 由于显微血管外科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对直径1 mm左右的小血管吻合通畅性几乎均得到保证,如H0£shurst吻合了五十只平均直径0.9 mm的免子股动脉,当时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