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掌骨背侧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掌骨背侧皮瓣移植,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收集各种不同程度的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18例,切开皮肤,镜下完全松解后,选用相应大小的掌骨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指侧方皮肤缺损,部分参与指膜重建。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指侧方皮肤无瘢痕形成,再造后的指膜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掌骨背测皮瓣转移,可较好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松解术后的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2.
磷酸钙骨水泥(calc ium phosphate cem ent,CPC)作为一种重要的骨移植替代物,自其发明以来受到广泛的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种配方的产品应用于临床,其理化性能优良,固化产物接近于天然骨,但是降解缓慢,这一缺点影响了其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国内外许多研究均致力于改善其降解性能,笔者就近年有关改善CPC降解性能方面的工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工发孔方法制备的β-磷酸三钙材料在孔隙结构上与天然松质骨的孔隙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进而影响了其本身的生物学性能。目的:采用体内成骨试验方法验证牛松质骨煅烧制备的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的体内成骨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动物体内实验,于2005-07/2006-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将健康牛松质骨脱去有机成分后,经2次高温煅烧方法制备形成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标准试件,经辐照灭菌后备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12只,按4,8,12周3个取材时间分成3组,每组4只,将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4个试件随机植入上述3组动物一侧下肢的骨缺损中,同时在每只兔另一侧下肢制备相同骨缺损模型,不植入任何材料,为空白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于材料植入后1d以及4,8,12周分别拍摄兔膝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缺损部位新骨形成情况,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随着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植入时间的延长,材料周边及中心部位逐渐有新生骨组织长入,但植入的材料无明显降解吸收,新骨长入量有限。空白对照至12周仅缺损周围有少量新骨生成。结论:β-磷酸三钙脱有机质骨具有体内成骨活性,但降解缓慢影响新骨的替代和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新术式及其全程康复治疗。方法:收集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3例,分行一期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和对侧股薄肌移植手术,以恢复肩外展功能和重建屈肘与伸拇、伸指功能;部分患者二期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患肢屈拇、屈指功能。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8例患者,在术后3~5个月,出现移植肌肉神经再生电位;12月屈肘60°~90°、肌力M4,伸拇、伸指肌力M3~M4,3例行肩胛上神经修复者,肩外展30°~45°。2例二期手术后六七个月,移植肌肉有随意收缩;12个月屈拇、屈指肌力M3~M4,但手部感觉尚未恢复。结论:早期股薄肌皮瓣移植联合神经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显示初步的疗效。应注重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全程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可生物降解抗生素载药系统具有载体材料可降解、抗生素释放完全、局部药物浓度高、抗感染效果好、全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的:观察负载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生物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方法:取4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慢性骨髓炎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骨缺损部位植入复合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对照组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颗粒。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动物全身状态、伤口愈合情况、静脉血中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局部抗生素药物浓度在术后第1天内爆发释放,达到较高浓度,术后4周时仍能够维持在有效抑菌浓度10倍以上,但在保持局部组织药物浓度较高同时全身药物浓度较低,在术后3周基本在周围静脉血中不再能够检测到抗生素。表明负载庆大霉素的β-磷酸三钙煅烧骨可生物降解抗生素释放系统可较好治疗慢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取15具鲜尸(人)股骨,制成髁间T形骨挤并骨缺损植骨模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L形钢板、髁支持钢板、可吸收接骨扳辅助钢板(可吸收组合板)固定,置万能试验机上,做压缩、弯曲力学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可吸收组合板抗压缩和抗弯曲能力较L形钢板和踩支持钢板强(P<0.01)。表明可吸收组合板固定更适用于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以及伴有骨质硫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钉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优势性。方法:2006年7月~2011年9月收治胸腰椎骨折56例。其中椎体后凸形治疗27例、椎弓根钉系统治疗29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2周及术后1年使用VAS及SF-36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结果 5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椎体成形术出现8例骨水泥外漏,但患者无明显症状。椎弓根钉系统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疼痛加剧,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术后1~2周VAS及SF-36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Cobb角方面亦无显著差异。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并发症有但临床症状少见,在疼痛缓解,后凸矫正及并发症必生率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teous Kyphoplasty,PKP)均是骨科常见的微创介入手术技术,用于治疗疼痛性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引起或即将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1年9  相似文献   
19.
儿童皮瓣移植手术75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回顾分析儿童皮瓣移植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 方法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5月实施了 75例儿童皮瓣移植手术。男 5 2例 ,女 2 3例 ,年龄 3~ 14岁。选择轴力或非轴形皮瓣移位、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 ,皮瓣范围 3cm× 5 cm~ 15 cm× 4 2 cm。其中急诊一期手术修复 2 6例 ,二期手术修复 4 9例 (感染性创面如骨髓炎、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手术修复部位 :前臂、手背、拇食指、小腿及足部等。皮瓣移植类型及应用范围 :轴形皮瓣移位或移植 39例(顺、逆行移位 2 7例 ,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 12例 )。非轴形皮瓣移位 36例 ,均是在伤口临近处设计的顺行或逆行皮瓣 ,其中 2 7例皮瓣长宽比例为 2 .5~ 3.5∶ 1,9例皮瓣长宽比例大于 3.5∶ 1。术前应注意麻醉的选择、术中无创操作及术后皮瓣的观察和护理。 结果 术后轴形皮瓣发生血液循环危象 2例 ,其中动、静脉危象各 1例 ,经积极处理后皮瓣成活 37例 ,失败 1例 ,部分失败 1例 ,手术成功率为 96 .2 % ;非轴形皮瓣成活 34例 ,部分失败 2例。手术成功率为 97.3%。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 ,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均良好 ,功能满意。 结论 轴形或非轴形皮瓣移植 ,对一期修复患儿皮肤缺损或二期修复骨关节感染性创面有较高的成功率 ,要尽量选用非轴形皮  相似文献   
20.
背景:自体骨兼具骨引导和骨诱导特性而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来源有限,促使研究人员去寻找各类骨移植替代物。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煅烧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修复兔股骨远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直径5mm,深12mm的兔股骨远端骨缺损模型,实验侧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对照侧仅制造骨缺损模型,不植入任何材料。观察实验动物手术切口局部情况,并制备病理切片,观察材料植入后的骨长入情况。结果与结论:骨缺损部位植入β-磷酸三钙煅烧骨试件后,实验动物的切口愈合良好,在术后4周可以观察到骨缺损周边开始形成新骨,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多,至术后12周时,材料中心部位也可见新骨长入,材料逐渐降解,而对照侧直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部位仍无新骨长入。结果显示β-磷酸三钙具备良好的成骨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骨移植替代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