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痘苗病毒天坛761株曾在我国用于大量人群的防防接种。其基因组用 Hind Ⅲ消化可分为16个片段。本文pPAT153为载体,建立了 HindⅢ-D、E、F,G、H、I、J、K、L、M、N、O、P 共13个片段的无性繁殖系,并就天坛761株基因组与文献中报道的其他痘苗毒株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人α(白细胞)干扰素以及β(成纤维细胞)干扰素的cDNA核苷酸顺序测定,最近分别由瑞士的Mantei等人以及日本的Taniguchi等人同时宣告完成。自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以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脊椎动物细胞因病毒感染、或经双链核糖核酸以及其它诱生剂适当处理,均能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促使靶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干  相似文献   
13.
当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发现干扰素时,彼等把它当作一种病毒间干扰现象的介质。经20多年的研究,在深入了解干扰素的分子结构、干扰素的多种活性以及干扰素的诱生与作用原理的基础上,现在人们对于扰素的认识已有了根本的改观,一般认为它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十年中,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剧增,其范围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病毒和衣原体引起的STD。本文着重介绍了人乳头瘤病毒与性病的关系,诊断和治疗,以及STD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在胚胎发育、组织的修复、神经的再生、血管的生成和肿瘤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克隆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于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材料:实验于2000-09/2002-05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pBV220温控表达载体为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EcoRⅠ、BamHⅠ、T4DNA连接酶(Promega公司);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引物(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肝素-SepharoseCL-6B(Pharmacia公司);快速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纯化试剂盒、总RNA提取Trizol试剂盒、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试剂盒(GIBCO公司);质粒DNA快速提取试剂盒(博大公司);BL-21-codonpluscompentcells(Stratagene公司)。方法:用高表达菌株BL-21-codonpluscompententcells表达重组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蛋白并初步纯化和检测其活性。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自然流产胎儿肺组织中钓取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cDNA,将其克隆入pBV220载体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codonpluscompentcells中表达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蛋白。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以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主要观察指标: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cDNA的片段长度和序列,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的活性。结果: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cDNA片段大小约500bp,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蛋白在BL-21中得到高效表达,于上清中可溶性表达,SDS-PAGE显示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0;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蛋白对NIH3T3细胞具有显著的促有丝分裂活性,1,5,10μg/L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A值(490nm)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174±0.022,0.220±0.029,0.306±0.050,0.066±0.004,P<0.001)。结论:成功克隆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基因,并于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高效表达;纯化的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2蛋白能刺激NIH3T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批量生产临床级人血白细胞干扰素的工艺作了改进,指出:配制培养液最好使用玻璃器皿制备的三蒸水或离子水,否则干扰素产量下降2~4倍;在培养过程中细胞如凝成团块,可使产量下降63%;培养液的最适pH值应为7.0~7.2;用NaHCO_8缓冲系统时,不通气转床培养较通气为好。每一单位血(200ml)可制备干扰素0.48×10~(?)u。在4名健康人中作了药物动力学试验,证明肌注6小时体内血清中干扰素水平达高峰。在15例肿瘤患者中作了临床Ⅰ期试验,除个别患者有低烧、疲倦外无其他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前干扰素的研究不仅涉及病毒学家,许多免疫学家、细胞生物学家、肿瘤生物学家等也从事这项研究。因此,有必要明确干扰素的定义,将已经发现的干扰素进行分类以及提出正确的命名系统。为此,在美国国立过敏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和在世界  相似文献   
18.
感冒或者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是劳动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就发病率而言,在所有急性传染病中感冒占第一位。据世界卫生组织专门会议报道,在气候暖和的地区,急性呼吸道疾病约占全部人类疾病的50~67%,平均每人每年要得5~6次,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由于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已有130多个型别),变异频繁,免疫力又不持久,而且,血清抗体往往不能防止再感染的发生,因而给防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人二倍体细胞培养上就影响干扰素超诱导的某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肌皮二倍体细胞株的干扰素超诱导能力高于人肺二倍体细胞株。黄芪处理细胞在超诱导系统中可以生产较高量的干扰素。聚I:C和环已亚胺能在超诱导的整个过程持续存在,但放线菌素D和光辉霉素则在超诱导终止前作用1小时最适宜。光辉霉素与放线菌素D有相似的干扰素超诱导作用。聚I:C与环已亚胺的适宜作用时间为7~9小时。在适宜条件下,干扰素的产量在超诱导系统中比单诱导增加170~248倍。本研究可为大量生产纤维细胞干扰素及提取干扰素mRNA提供依据,并为阐明干扰素超诱导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患儿1169例鼻咽分泌物,应用RT-PCR方法检测HCoV-NL63以及其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IFVA,IFVB)副流感病毒1-3(HPIV1-3)及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结果 检测出HCoV-NL63阳性标本35例,检出率2.99%,2007年8、9月,2009年7、8月检测阳性标本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3.53%、17.65%,50%、33.33%.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未检出HCoV-NL63阳性标本.25(25/35)例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混合感染率为71.43%,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HRV.3岁及以下和3岁以上HCoV-NL63感染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oV-NL63阳性患儿主要的诊断是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HCoV-NL63单独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除消化道症状外,在其余症状和临床诊断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oV-NL63是兰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夏季是兰州地区HCoV-NL63感染高峰期,HCoV-NL63的流行存在年度差异.HCoV-NL63感染存在很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并不加重HCoV-NL63感染的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