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温肾壮骨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温肾壮骨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温肾壮骨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92%,对照组为77.5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温肾壮骨汤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小儿阴茎生长发育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身高、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备受人们的重视,但关于儿童阴茎的生长发育规律较少被人注意。掌握儿童阴茎生长发育规律,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我国王桂茹等曾在吉林省对14岁以下373例儿童正常阴茎进行过测量,黄婉芬等对788例足月健康新生儿阴茎长度及直径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13.
对确诊为活动性佝偻病的婴幼儿157例随机分成3组:治疗Ⅰ组,Ⅱ组用醋酸钙颗粒冲剂治疗,治疗Ⅱ组加维生素D,对照组用葡萄糖酸钙加维生素D治疗,治疗3个月后作疗效判断,3个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98.2%和92.0%。单纯补充水溶性好,易吸收的醋酸钙治疗营养性佝偻病,疗效显著的结果提示,目前广州地区营养性佝偻病可能与缺钙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4年~1988年共接诊咨询259人,其中成人108人,14岁以下118人。年龄10天~48岁。咨询原因以原因未明的智能低下最多,共59例(22.8%)。先天愚型23例(8.9%)。最佳妊娠期咨询21例(8.1%)。大脑发育不全19例(7.3%)。G-6-PD缺乏症13例(5%)。第一胎或多胎畸形史12例(4.6%)。脑性瘫痪11例(4.2%)。习惯性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流感嗜血杆菌在小儿乎吸道感染中的特点。方法:对228例乎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咽拭子接种培养,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检测β-内酰胺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发现致病菌84株,其中流感嗜血杆菌57株,占阳性分离率的68%,b型流感嗜血杆菌4株,占流感嗜血杆菌的7.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及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0%、8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11%(6/57),此部分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流感嗜血杆菌为小儿乎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产酶率不高,对常用的含耐酶基因的青霉素类及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作者复习s年英文文献,发现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后来发生第二种肿瘤。其中7例在 ALL 诊断后的3~8个月发生组织细胞性髓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MR)。年龄4~17岁,男5例,女2例,均于发生 HMR 后短期内死亡。4例在 ALL诊断后10~21个月发生何杰金氏病,年龄5~18岁,男女各2例。有趣的是其组织学特点为淋巴细胞减少或表现为混合细胞型改变,而不是常见的结节硬化型和淋巴细胞为主型。尽管组织学表现预示不利,但这些患儿对初期治疗的反应均较好。9例在 ALL 诊断后10个月~15年发生另一类型的急性白血病,通常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这种转变提示可能在ALL 诊断时另一株恶性的克隆已存在,但当时受到抑制,在对 ALL 化疗后这株克隆才暴露出来。4例在 ALL 诊断后1~3年表现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在 CML 出现时均曾作细胞遗传学研究,3例未发现 ph~1染色体,提示是青少年型 CML。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小儿丙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及与血制品使用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52例14岁以下丙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2例患儿平均年龄(8.8±3.8)岁;入院时平均病程3月;以1995年发病最多,占25%;慢性丙肝占67.3%。52例中有血制品输注史者占 86.5%,输注原因以外科手术最多见,占55.6%,新生儿黄疸、血液病亦为常见原因。结论:宜从提高血制品的质量、严格掌握血制品输注适应症及减少手术用血等方面预防儿童丙肝,并针对临床工作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