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近年来 ,我院采用改良式坐骨神经并股神经阻滞 ,在日本东芝 85 0WA X线机下 ,手法复位老年膝关节以下骨折 ,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6 0~ 70岁 ;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病情评估分级Ⅱ~Ⅲ级。所有病人体形中等或偏瘦 ,听力、神志正常。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者 10例 ,占 2 5 % ;呼吸功能不全 6例 ,占 15 %。本组病例均为膝关节以下新鲜骨折。2 麻醉方法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 0 0 7~ 0 10 g。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 ,对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呼吸功能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佐辛和舒芬太尼用于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I~II级施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术后镇痛分别采用地佐辛(Ⅰ组)和舒芬太尼(Ⅱ组),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在术后48h内的VAS、BCS、Ramsa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佐辛镇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作用确切,不良反应率低,临床效果与舒芬太尼相似,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椎旁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预防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23例,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在行手术切除肿瘤时分别采用全身麻醉联合椎旁阻滞麻醉或仅采取全身麻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测定疼痛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结果 术后3 h、24 h和48 h,观察组VAS评分分别为(3.6±1.1)分、(3.1±0.9)分和(2.9±0.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1.5)分、(3.8±1.2)分和(3.5±1.0),P<0.05】;术后24 h和72 h,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35.1±21.8) pg/mL和(99.3±18.2)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30.5±32.1) pg/ml和(183.7±22.7) pg/ml,P<0.05】,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215.9±29.6) pg/ml和(168.5±25.3) 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5.4±41.6) pg/ml和(241.8±27.4) pg/ml,P<0.05】;观察组术后拔管时间为(5.3±1.9)h,显著短于对照组【(6.3±2.1) h,P<0.05】,住ICU时间为(25.5±8.6) h,明显短于对照组【(31.6±9.8) h,P<0.05】,住院日为(9.4±2.1) d,明显短于对照组【(10.6±2.4) d,P<0.05】,舒芬太尼用量为(1.5±0.3) mg,明显低于对照组【(2.5±0.4) mg,P<0.05】;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为(2.3±0.5) d,明显短于对照组【(3.5±0.6) d,P<0.05】;观察组疼痛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增加椎旁阻滞麻醉有助于减轻肝血管瘤切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相关不良事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拟行髋臼成形及股骨截骨手术患儿59例,男14例,女45例,年龄1~5岁,体重9.5~21.0 kg,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组(UF组,n=30)和单纯全麻组(GA组,n=29)。UF组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患侧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0.2%罗哌卡因0.8~1.0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GA组不行阻滞直接开始手术。记录麻醉诱导前1 min、手术开始后1、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和呼出气七氟醚浓度(CETSev)以及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量、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10、20、30 min、出室时的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术后4、8、12、24、48 h的FLACC疼痛评分和曲马多补救镇痛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手术开始后1 min至手术结束时,UF组CETSev明显低于GA组(P<0.05)。UF组术中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GA组(P<0.05),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A组(P<0.05)。拔管后10、20、30 min时UF组PAED评分均明显低于GA组(P<0.05)。术后4、8、12 h,UF组FLACC评分明显低于GA组(P<0.05)。GA组有6例(21%)需曲马多补救镇痛,UF组无一例补救镇痛(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前上棘水平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和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脱位伴颈髓损伤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减少该类感染发生。方法分析2012年3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104例颈椎脱位伴颈髓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培养,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49.04%,经细菌培养共分离7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7株占62.6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4.67%,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0.00%,革兰阳性菌25株占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2.66%,真菌3株占4.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GCS评分、昏迷、APACHEⅡ评分、激素应用时间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71、-3.185、3.072、2.389、4.093、2.014,P0.05)。结论颈椎脱位伴颈髓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清醒气管插管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需清醒气管插管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组,各20例。A、B组分别采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组表面麻醉+咪唑安定0.05 mg和表面麻醉+右美托咪定1.0μg/kg静注。3 min后行经鼻肓探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插入鼻腔即刻(T2)、气管导管越过声门插入气管(T3)的SBP、DBP、HR、SpO2;记录插管过程中有无恶心、呛咳、躁动等插管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插管过程的知晓情况。结果与T0比较,A组T2、T3时刻SBP、DBP及HR明显升高(P均<0.05);B组Tl、T2及T3时SBP、DBP均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降低(P均<0.05)。A组Tl、T2及T3时SBP、DBP、HR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A组术中发生恶心10例、呛咳12例、躁动9例,13例插管知晓;B组分别为1、1、1、1例。两组呛咳、躁动、插管知晓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及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基础上静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反应。  相似文献   
17.
跟骨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经皮穿针固定术以其创伤小、安全性高、经济实惠的优点得以广泛应用,采用椎管内麻醉费时费材,安全性低.自2004年6月~2004年,作者采用坐骨神经阻滞行经皮穿针固定术8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于国军 《现代保健》2011,(32):47-48
目的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mg/mg,F组为:芬太尼20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ml。两组负荷量为2ml。持续输注速度2ml/h,单次追加剂量1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4、8、12、24、48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喷他佐辛与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腰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喷他佐辛(P)组和芬太尼(F)组,每组30例.P组镇痛泵配方为:喷他佐辛3 mg/mg,F组为:芬太尼20 μg/kg,两组均加入托烷司琼5 mg,然后加0.9%氯化钠注射液至100 ml.两组负荷量为2 ml.持续输注速度2 ml/h,单次追加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段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8、12、24及48 h镇痛效果均良好(VAS评分<4分),镇静满意(Ramsay评分2~4分);相同时点两组镇痛、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的恶心、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他佐辛用于腰椎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与芬太尼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芬太尼,是腰椎术后静脉镇痛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将134例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内关穴针刺与口服香砂六君子汤和输液,静脉滴注维生素B6进行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妇科学》[1]和《妇产科学》[2]标准,确认为妊娠恶阻(妊娠剧吐)属脾胃虚弱者。  1.2病例选择:134例病人均为自1996年3月至1999年3月在我科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年龄最小者22岁,最大者34岁,平均27岁;病程最短者2周、最长者8周,平均病程6周;对照组66例,年龄最小者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