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结核病卷土重来和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全球蔓延,推动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的进程。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序列的破译,以及现有一套新的分析潜在药物靶位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对新型抗结核病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2.
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乐军  董刚  周辉  项东 《中国骨伤》2016,29(7):625-629
目的 :探讨椎体内部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独立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经椎体内部强化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54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5例,女89例,年龄57~90岁,平均(76.20±9.35)岁。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5.43±6.81)个月,术后随访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部分患者接受MRI检查。分析与术椎塌陷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PVP或PKP)、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术椎节段水平、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并将可能的危险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周期内共发现29例发生术椎塌陷,术椎塌陷的发生率为18.83%。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0.171,P=0.010),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OR=0.242,P=0.024),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OR=12.225,P=0.003),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OR=10.461,P=0.000)以及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OR=0.316,P=0.019)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体内部强化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手术方式、骨质疏松程度T评分、是否合并椎体骨坏死、术椎骨水泥填充模式、术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是影响术椎塌陷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严格筛选患者,术中注重骨水泥的对称性均匀分布,术后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术后术椎塌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ADA(腺苷脱氨酶)对不同病因引起的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速率法对癌性胸水155例,结核性胸水216例,肺部其他疾病(肺炎,脓胸,慢支等)33例进行ADA检测。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阳性率为88.0%.恶性肿瘤组阳性率为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特异性、敏感性分别是92.3%、88.0%,诊断准确性为89.9%.阳性结果预期值为88.8%(190/216)。结论ADA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具有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4.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鉴定的质谱分析法和生物信息学等蛋白质组学技术,全局性监测病原菌的基因表达,可有效鉴定与菌株变异、环境影响和遗传操纵效应相关的重要蛋白质。通过病原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助于阐明与细菌毒力和耐药相关蛋白质,描述疫苗和用于诊断的蛋白质特征,以及确定药物设计的新靶位和评价这些药物对细菌生理学的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与支气管结核(EBTB)治疗效果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78例EBTB患者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的水平,以及5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IFN-γ和TGF-β的水平。EBTB患者被分成2组:一组治疗后表现为支气管狭窄,另一组治疗后未表现为支气管狭窄。 结果 研究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EBTB患者组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水平升高。(2)78例EBTB患者治疗后,27例患者显示有支气管的纤维狭窄,51例患者没有支气管狭窄。支气管狭窄组治疗前血清TGF-β水平[(783.21±478.67)pg/ml]比无支气管狭窄组[(1258.60±573.29)pg/ml]低(U=3.8905,P<0.01),而支气管灌洗液中TGF-β [(1219.54±439.27)pg/ml]和IFN-γ [(2152±1594.33)pg/ml]水平明显高于无狭窄组[(779.24±395.91)pg/ml,(1006.30±752.57)pg/ml](U值分别为4.3553和3.5315,P值均<0.01)。 结论 (1)EBTB患者支气管灌洗液中IFN-γ和TGF-β水平升高可能与支气管结核发病机制有关。(2)初始血清TGF-β低水平和支气管灌洗液IFN-γ和TGF-β高水平与治疗后支气管纤维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采用Bactec-MGIT 960检测的51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析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数据行x2检验。结果51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全敏感168株,占32.44%;耐药350株,占67.56%;单耐药72株,占13.90%;耐两种药24株,占4.63%;耐三种及以上药254株,占49.03%。217株为耐多药菌株,占所有病例的41.89%。65株为广泛耐药菌株,占所有病例的12.55%,占耐多药菌的29.95%。在一线药物中,耐异烟肼有278株,耐药率达53.67%;二线药物中,耐氧氟沙星有206株,耐药率达39.77%。433例复治患者任一药物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分别为72.05%、46.42%和13.86%,均高于初治患者的44.70%、18.82%和5.88%(x2 =24.253,x2=22.229,x2=4.117,均P<0.01)。结论 上海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率高,且耐多药与广泛耐药率也较高,在复治患者中耐药情况更严重。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由基因重组表达的结核分枝杆菌多表位融合抗原检测血清或血浆中的结核抗体,评价其在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免法分别对361例结核病人和288例非结核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肺结核患者结核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结核患者。结论本试剂盒的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84.9%。即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8.
卿克勤  韩敏  乐军 《检验医学》2012,27(9):760-763
目的评价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直接检测痰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金胺O染色涂片镜检和快速培养法对530例临床痰样本进行检测。结果以快速培养法培养结果为参考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530例痰样本中有270例快速培养法阳性,其中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有220例阳性,而260例快速培养法阴性的样本中有20例噬菌体生物扩增法阳性;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92.3%、91.6%、82.8%。涂片联合噬菌体生物扩增法的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0.8%、82.8%和87.5%。结论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快速、安全等优点,特别是对于痰涂片阴性的结核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微创弹性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亮  项东  吕建华  乐军  周辉 《中医正骨》2011,23(1):59-61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其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5%~10%,约70%~80%的骨折发生在锁骨中段,间接暴力是锁骨骨折的最常见病因。严重移位骨折、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漂浮肩、断端刺激皮肤或开放性骨折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临床主要的内固定手段,但其骨不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耐多药(MDR)和广泛耐药(XDR)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8年9月—2009年6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住院的148例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药敏试验、既往抗结核治疗史、病变范围、合并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48例MDR和XDR肺结核病中XDR肺结核高达33.1%(49/148),男、女之比为0.88∶1。MDR组耐4~5种抗结核药物者占82.8%,其中氧氟沙星耐药率为66.7%。XDR组和MDR组初始耐药者分别占据30.6%(15/49)和16.2%(16/99),以XDR组中的初始耐药构成比明显为高(χ2=4.13,P=0.04)。肺部病变累及≥4个肺野者分别为XDR组81.6% (40/49) 和MDR组65.7%(56/99),以XDR组病变累及范围更为广泛(χ2=4.06,P=0.04)。2组患者中有合并症者均超过60%,以糖尿病居多(23.0%),XDR组较MDR组更多合并糖尿病,分别为28.6%和20.2%。结论MDR和XDR肺结核的临床特点表现为XDR的比例明显攀升,较多的MDR尤其是XDR初始耐药病例的出现,提示这类患者的管理可能存在缺陷。MDR肺结核耐氧氟沙星的严重性进一步说明了目前MDR的治疗难度和发展成为XDR的可能性在增加。高糖尿病合并为日后MDR和XDR的防治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