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内经》中描述肾与骨关系的述语有三种,即:“肾合骨”、“肾应骨”、“肾主骨”。历代文献中,三者大量用于解释骨及与骨相关疾病的病机,并指导诊断治疗,但三者有无区别尚无定论。因此,似有必要对《内经》中肾骨关系三种基本涵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有武必致伤,有伤必求医。少林伤科是由少林武术衍生而来的。少林寺僧人最初以习武为目的,旨在健身、护寺。隋末少林寺13名武僧,曾助秦王李世民逼降了王世充,昙宗和尚因而被封为大将军,其他12名和尚因“危时聊作将,事定复为僧”而回少林寺继续练武修行。从此少林武术威名大振,不仅僧徒习武增多,而且不少俗家弟子也来少林求艺。  相似文献   
13.
补肾方药对去卵巢雌鼠骨质疏松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验证益肾填精方药“肾虚骨痛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本文以切除卵巢雌性大鼠复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该药对去卵巢大鼠抗失骨作用。实验分为模型组、肾虚骨痛胶囊大、小剂量组、骨疏康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术后1周开始给药,持续120天。结果:肾虚骨痛胶囊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以提高模鼠全身及股骨骨密度、股骨灰重、腰椎骨小梁体积、股骨无机元素 Ca、 P、 Mg、 Zn、 Cu、 Mn含量,血清E_2含量用药后有增高之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虚骨痛胶囊可通过体内多方位调节作用达到预防和抑制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李东垣认为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人之一身,生死系乎脾胃,脾为后天之本,人以胃气为本。所以东垣独重脾胃,引经立论,并擅于温补脾胃之法,世人称为补土派,东垣为其主要代表。  相似文献   
15.
补肾学派     
在中医药学的医学流派中,有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学派,在攻补的学术上,又有攻邪学派、补土学派和温补学派等。由于“肾主骨”的理论逐渐被国内外的同道所接受,笔者推崇补肾学派的理论,深信此理论能促进中国骨伤科的发展,故特将重视命门学说,偏重于补肾的医家,将其归列为补肾学派。  相似文献   
16.
丁继华 《中医正骨》2004,16(2):22-22
何谓学派?学是指学术思想或学术理论;派是指有创始人,有源头,有继承,有发展,其学术思想或学术理论又与其他派系有所区别,有所不同,才能形成学派.  相似文献   
17.
对骨伤科疾病用攻下法,最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难经》、《伤寒》在理论上、临床实践上更进一步地加以完善,直至金元时期,四大名家之一张子和,自创攻邪派体系,对后世影响较大。因子和系攻邪派创始人,在骨伤科学中,将其列入攻下派并重点介绍之。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病,为了解其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心脏听诊、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检查均正常的初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3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0±14)岁,平  相似文献   
19.
丁继华 《家庭保健》2014,(11):79-79
毛泽东终生都爱吃鱼,战争年代没条件吃鱼,新中国成立后四菜一汤中一般少不了鱼.他吃的鱼种类很多,主要有胖头鱼、武昌鱼、白条鱼、鲢鱼、鳜鱼、黄鳝、泥鳅等,由此也引出了不少关于吃鱼的逸闻趣事.  相似文献   
20.
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疗效独特。虽然古代医籍浩如烟海。但伤科专著极少,市面上仅能见到的有:唐朝蔺道人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宋金元三代阙如,明朝《跌损妙方》,清朝开始增多,如《伤科补要》、《伤科大成》、《救伤秘旨》等十余本。因此,历代伤科医家和现代伤科同道,在其论著、教材、课题研究中,亦仅能引用上述十余本专著。由于许多伤科专著散存于各地图书馆,形成市场上购不到,图书馆借不出的局面。图书馆几经搬迁,流失不少,残缺被毁不少。为了抢救古籍,为了继承和发扬伤科专业,本课题计划收集、挖掘、整理、研究伤科古医籍。本课题以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编著的《中医线装书目》和《全国中医图书目录》为指南,除新疆、西藏、香港、澳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