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1987年至88年8月,笔者在门诊病例中治疗25例青少年桡骨近端骨折,发现两例桡骨颈骨折完全移位,采取手法复位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两例均为男孩,年龄分别为13岁、14岁,X线摄片均为右侧桡骨颈骨折完全移位,损伤后分别于6至8小时就诊,均作臂丛麻醉,在X线下手法复位,完全复位后,肘微曲,加压垫超肘关节夹板固定悬吊与脐平位两周。再在X线下肘曲90°用符合要求的超肘关节夹板固定,与此同时教患者锻炼手、腕关节活动和用力握拳动作,四周后拆除固定,医患合作锻炼功能,医生在肘及其上下行轻揉的按摩,患者作循序渐进的主动锻炼功能。透视下两例均复位良好经6至12个月的随访,病人均无不适主诉,肘部外形和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赵作恒 《中国骨伤》1987,(1):107-107
治疗骨折,为保持整复后的位置,必须固定,但固定势必限制肢体的活动,而伤肢及整体适当的活动,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组织代谢,保持肢体活动功能加速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处理好“动”(伤肢的早期活动)与“静”(骨折部位的固定)这对矛盾,是骨折治疗中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