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87年7月~1994年6月,对21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采用神经移位修复。其中复合移位4组神经(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者1例,3组(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者6例,2组(膈神经、副神经)者9例,1组(膈神经或颈丛运动支或肋间神经)者5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变异1例,对4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者,在神经移位的同时进行血管修复,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神经的康复。随访到19例,随访时间为8个月~6年2个月,优良率达73.7%。认为,神经移位术是修复神经根性撕裂伤的常规方法,合并血管损伤者也应同时修复,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2.
神经端侧吻合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的研究工作发展很快。本文就其实验研究、侧支发芽理论、临床应用及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1月~1993年12月治疗臂丛神经损伤56例。由于损伤情况不同,采取了电刺激疗法及包括神经松解、神经移植和神经移位等手术方法。经复查总结,资料完整者48例,其效果较满意。本文提出了电刺激疗法在臂丛损伤治疗中的作用。讨论了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禁忌,臂丛合并其它神经损伤的发生及诊治。强调对臂丛损伤树立完整治疗观念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5.
撕脱性断拇再植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炳生  裴连魁 《手外科杂志》1992,8(4):204-205,207
  相似文献   
6.
7.
动静脉转流组织移(再)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研究证实静脉皮瓣的存活率随营养血管血压的升高而增高,其成活原因是静脉系统的血液可以流入毛细血管内,完成物质交换。而静脉皮瓣的回流,早期与组织的渗出和漏出有关,以后则依靠与周围组织建立循环。临床应用动静脉转流静脉皮瓣移植23例,动静脉转流断指再植12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文中讨论了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8.
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为临床提供端侧缝合与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疗效优劣的实验依据。方法 Wistar大鼠36只,按术后取材时间分为1、2、3个月组,每组12只。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1)端侧缝合组(前肢右侧):于臂丛内侧束远端外侧外膜上开窗,将桡神经远断端和内侧束开窗处作外膜端侧缝合。(2)神经移位组(前肢左侧):在正中神经远端切断神经,将其近端和桡神经远断端作端端缝合。术后两组各时间组行电生理、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运动终板面积及抗神经丝(neurofilament,NF)免疫组化和神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端侧缝合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诱发电位潜伏期,NF阳性表达强度均劣于神经移位组(P<0.01);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及运动终板面积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1)。结论 端侧缝合组术后远端神经虽可再生但疗效明显差于神经移位组,故临床上是否可用其来修复臂丛神经损伤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臂丛根性撕脱伤(节前损伤),进行了手术前后的功能数字测定,作出了符合临床实际的系列化功能数字(包括百分数),此法对治疗效果的评定和伤残病人的鉴定都是一种定量测评的方法,比单纯文字叙述要规范、客观、明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断指再植合并破伤风3例8指。讨论其发病因素、预防及治疗。特别提出清创不彻底是断指合并破伤风的主要发病因素。控制和解除全身与局部肌肉痉挛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