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轴向载荷分担比用于胫腓骨骨干骨折术后指导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外固定器治疗的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下行外固定器轴向动力化治疗,对照组未行动力化,随访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个月,平均6.5个月,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外固定针断裂、松动及再骨折等并发症,观察组1例骨搬移患者轴向载荷分担比5%,X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连续性骨痂通过,拆除外固定器连接杆后发生移位,恢复原数值行轴向加压再动力化,现已愈合。观察组除外1例骨搬移患者,其余49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为[(24.4±4.7)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22.4±4.7)周],与对照组50例患者外固定器固定时间[(29.3±5.6)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7.3±5.6)周]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外固定器轴向载荷分担比指导胫腓骨骨干骨折外固定术后轴向动力化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但不适合骨搬移截骨端已硬化患者。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49岁,车祸伤致左小腿及左手肿痛、出血伴活动受限4 h于2016年5月15日入院。查体示(图1 a,1b,1c):左小腿后侧可见开放伤口,由腘窝以下延伸,呈三角形,面积约20 cm×10 cm,伤口污染严重,可见肌肉肌腱外露,部分呈黑色,无活力;左小腿内侧、后侧、外侧皮肤呈脱套状,中段皮肤无感觉;足跟部可见约18 cm×10 cm皮肤脱套,左足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动力化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骨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弹性动力化组(A组)和恒弹性固定组(B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架;A组术后12周开始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对患者进行轴向力学载荷比测试,轴向力学载荷比为5%~10%时进行动力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架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A组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24.77±1.4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23.04±1.30)周,与B组的(34.38±1.71)周和(32.46±1.66)周比较均显著减少(t=16.10,P=0.00;t=15.58,P=0.00)。A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肌力减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B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力减退1例及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骨外固定动力化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动力化对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采用骨外固定治疗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弹性动力化组(A组)和恒弹性固定组(B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组患者术后按传统方法,根据骨折愈合时间、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及临床医师经验评价骨折愈合程度,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时拆除外固定架;A组术后12周开始根据X线片检查骨痂生长情况,对患者进行轴向力学载荷比测试,轴向力学载荷比为5%~10%时进行动力化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外固定架使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5.7个月。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外固定架松动、断裂及骨折移位、再骨折等并发症。A组外固定架使用时间为(24.77±1.42)周,骨折愈合时间为(23.04±1.30)周,与B组的(34.38±1.71)周和(32.46±1.66)周比较均显著减少(t=16.10,P=0.00;t=15.58,P=0.00)。A组术后发生针道感染2例、肌力减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1%;B组发生针道感染3例、肌力减退1例及骨折延迟愈合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骨外固定动力化能够加速骨折愈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4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内固定组(26例)和外固定组(4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固定物去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胫骨干骨折治疗最终效果评价标准评定患肢功能;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2个月,中位时间14个月。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固定物去除时间均显著高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组发生钢板外露1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钢板断裂1例;外固定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软组织缺损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5,P=0.904)。术后10个月参照Johner-Wruhs标准评定患肢功能,内固定组优1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3%;外固定组优4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95.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2,P=0.531)。术后4个月采用罗从风等的标准评定术后下肢力线恢复情况,内固定组优2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外固定组优4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5.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P=0.471)。结论采用Taylor空间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相较于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可减少骨折治疗周期,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相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