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胡维界 《医学综述》2014,20(18):3369-3371
腕舟骨骨折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结构、稀疏且不均匀的血液分布,目前仍尚无明确治疗腕舟骨骨折方法的选择标准。失治误治会导致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畸形愈合、骨不连、螺钉松动、肥厚性瘢痕疼痛以及腕关节功能受限等一系列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腕舟骨骨折治疗,必须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正确、恰当的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研究,比较掌侧逆行与顺行螺钉放置技术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的破坏情况,从而为临床上置钉方式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5具新鲜冰冻尸体的上肢标本(共计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试验组(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每组5只,均按照各自手术方法完成模拟手术,经血管填充剂填充后进行局部解剖,观察并比较两组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情况。结果通过对5具新鲜冰冻尸体上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视野清晰,组织结构分辨清楚,血管填充剂渗出极少(P<0.05)。结论经掌侧逆行螺钉放置技术与经掌侧顺行螺钉放置技术相比,前者对腕舟骨外周血运破坏较小,可最大限度保护腕舟骨血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掌侧切开顺行双螺钉固定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及功能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10年6月,应用掌侧切开双螺钉顺行固定技术治疗18例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男14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3.11岁。术后通过X线检查评价其骨折愈合情况,采用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06±4.0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55±0.65)个月。18例患者术后4个月腕关节疼痛情况、活动范围、握力均优于术前(P<0.05).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2.78±7.32改善至术后4个月的93.89±5.83,术后4个月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优9例,良9例。结论:应用掌侧切开顺行固定技术治疗Herbert B2型腕舟骨骨折,其临床及功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腰椎结核患者8例(6男,2女),年龄19~57岁(41±14岁)。其中病灶侵犯1个椎体1例,2个椎体7例。8例患者均采取Ⅰ期结核病灶清除后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联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并对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疼痛、神经感觉、矢状面和冠状面Cobb’s角以及椎体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均获随访17~31个月,平均24.5个月,整个手术平均时间为3h。视觉疼痛评分VAS由术前3~5(3.63±0.74)改善到术后0~1(0.13±0.35);矢状面Cobb’s角由术前平均9.79°矫正至19.69°,矫正率62.5%.冠状面Cobb’s角由术前平均7.38°矫正至1.98°,矫正率75%.手术后平均改善ASIA分级0.75个。结论:对腰椎结核采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医学综述》2015,(3):474-476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对KOA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方形区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方形区支撑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2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患者。采用改良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PMA功能评分标准、HHS髋关节评分评价术后疗效。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5个月。手术时间80~160 min,术中出血量400~1 200 ml。术后次日根据改良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价疗效:解剖复位13例,良好复位9例,不满意复位3例。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PMA髋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9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根据HHS髋关节评分评价疗效:优11例,良6例,可5例,差3例。随访过程中有3例二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论采用改良Stoppa入路结合方形区支撑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具有临床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等特点,治疗前柱髋臼骨折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胡维界  刘峰  张军钰 《中国骨伤》2016,29(4):302-305
目的 :探讨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快速成形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及功能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3例复杂髋臼骨折利用CAD和RP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14例,女9例;年龄22~68岁,平均39.96岁。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双柱骨折(Ⅹ)13例,T形骨折(Ⅷ)5例,前柱及后半横行骨折(Ⅸ)5例。术后采用改良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并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获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20.6个月。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3 min;术中出血量400~1 400 ml,平均728 ml;根据改良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解剖复位14例,良好复位8例,不满意复位1例;末次随访时改良d'Aubigné-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6例,可1例,差1例;随访过程中发现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脱位,2例异位骨化,1例股骨头坏死。结论 :利用CAD和RP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固定可靠,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疗效良好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