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颈痛在临床上常由颈椎退行性疾病引起,易对患者颈部功能及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提供最佳、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2019年美国国家健康科学大学发表了《最佳实践建议:颈痛患者的整脊治疗管理》。课题组在充分研读最新版指南诊治内容的基础上,从诊断、治疗、注意事项3个方面进行解读,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颈痛相关指南,从生物力学及神经生物学方面分析手法治疗颈痛的科学性,并结合中国诊疗现状分析认为其推荐的手法治疗及诊疗流程在中国具有可行性,基于此认为将国内外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中国传统医学能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张玉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张玉才教授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治疗肺系疾病患者的相关病案资料,并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对筛选出的93张处方进行分析,将高频药物作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经统计得高频药物27味,挖掘出高频药物关联规则24条,并将高频药物聚为7小类。结果:药物频次出现前5位依次是桔梗、前胡、款冬花、细辛、陈皮;药物类别使用频率前5位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核心处方为:陈皮、青皮、佛手、前胡、细辛、麻黄、桔梗、浙贝母。结论:张玉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用药具有配伍严谨,用药轻灵,擅用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类药等特点。张玉才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体现了其立法重清化,主张以化痰平喘为主,着眼在肺,用药倡轻灵,四两拨千斤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中链小分子RNA,能够参与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CIRI)病理生理过程,被认为是潜在的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 CI)诊断生物标志物。miR-124是大脑皮层和小脑中优先表达的miRNA,在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后,miR-124与人体内多个靶点结合,通过调控细胞凋亡、自噬、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保护与再生、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等多种机制调节缺血性脑损伤的发展走向,具有一定的神经恢复潜力,且在调控细胞凋亡、神经炎症的过程中具备负向调节作用。但目前有关miR-124调控缺血性脑损伤在临床层面的证据相对匮乏,需要在广泛的临床试验中进一步论证其作为缺血性脑损伤诊断生物标志物、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法是结合传统针刺和现代电刺激的新兴物理治疗方法,既往文献报道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显著治疗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通督调神”电针预处理作用于细胞凋亡,对大鼠缺血半暗带区miR-124和皮质区Notch-1、p-JNK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预处理组、miR-124抑制剂预处理组和电针+miR-124激动剂预处理组,每组15只。7 d干预期内,电针预处理组取“风府”“百会”“大椎”穴行电针,1次/d,20 min/次;miR-124抑制剂预处理组第7天注射miR-124antagomir至大鼠侧脑室内;电针+miR-124激动剂预处理组第7天在电针基础上注射miR-124 agomir;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不予治疗。干预结束后造模,假手术组只做鼠板上固定和钝性分离血管,其余组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方法并参照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完成后24 h应用改良神经损伤程度评分定损,评分结束后使用TUNEL染色法测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生物力学参数的量效关系。方法: 自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收治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4~27(25.50±1.10)岁;颈椎CT示齿状突右侧偏歪16例,左侧偏歪2例。采用穿戴式按摩手法测量手套测量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的力学参数,量化疏筋时力的大小、频率及力学曲线图和整复时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及力学曲线图,比较患侧和对侧手法操作的差异性。结果: 疏筋手法实施中风池穴部位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9.82±2.02) N、(116.83±14.49)次/分,对侧分别为(13.87±2.19) N、(188.89±16.03)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盆穴患侧最大作用力、频率为(14.44±3.27) N、(139.06±28.47)次/分,对侧为(9.41±1.38) N、(142.50±28.47)次/分;两侧最大作用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复手法实施中患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分别为(14.16±5.98) N、(11.56±6.63) N、(0.14±0.03) s,对侧分别为(8.94±3.39) N、(8.30±4.64) N、(0.18±0.04) s;两侧启动力、扳动力、扳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筋整复手法针对患侧施以轻巧的疏筋力即可恢复颈椎间的力学平衡,加强寰枢关节紊乱的恢复趋势,在此基础上再施以轻巧的旋扳力便能够使得寰枢椎齿状突回位,体现了手法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量化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运动学参数,初步探究手法与疾病治疗的量效关系,规范操作要领,丰富手法内涵并推广应用。方法: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的寰枢关节紊乱症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为24~27岁,平均为(25.50±1.10)岁。选取一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且手法操作娴熟的脊柱科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操作,通过运动捕捉系统量化疏筋整复手法的被动旋转角度、旋扳角度及运动学曲线。结果:旋扳整复操作时被动旋转角度为72.21°±5.06°,患侧和对侧的被动旋转角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旋扳角度为7.34°±1.90°,对侧为5.61°±1.76°,两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在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时应把握到达旋转稳定状态时的被动旋转角度和旋扳角度,同时注重对齿状突偏歪侧进行旋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