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杰  汪康 《安徽医药》2015,(6):1084-1085
目的:建立测定胃安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C18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按1 g·L-1的量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检测波长为265 nm;流速:0.8 mL·min-1。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25~3.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5%(RSD=0.89%,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胃安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国人寰枢椎侧块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为后路寰枢椎侧块关节融合器准确、安全置入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成人尸体标本20具,冠状面上观察寰枢椎侧块关节后缘周围解剖关系;平枢椎侧块上关节面后缘测量C1、2间椎动脉内缘至颈髓硬脊膜外缘的距离,确定手术冠状位的"安全操作空间";测量枢椎下关节突后内缘的纵垂线与枢椎椎弓上缘交点(G点)至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水平距离,确定手术切入点。结果 "安全操作空间"为(19.72±1.84)mm,水平距离为(2.23±0.45)mm。寰枢椎后膜下的静脉丛主要集中在寰枢椎侧块关节的外缘、上方和内缘,其下方尤其枢椎椎弓根上缘的静脉丛稀疏。位于寰椎椎弓根下方、寰枢椎侧块关节内上侧的C2神经根,距颈硬脊膜外缘5~7 mm处膨大成颈神经节,并发出前、后支。结论 G点恒定在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延长线的内侧2.5 mm处,以此点向外水平旁开2.5 mm,向上推开寰枢后膜,内上骨膜下剥离并沿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线一并剥离枢椎椎弓根骨膜和寰枢椎侧块关节囊,即可显露寰枢椎侧块关节并置入融合器。以此入路在"安全操作空间"内置入融合器,可避免切开寰枢后膜而损伤血管和神经,保证了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白花前胡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前胡中共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是异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tin)、噢洛内酯(Oroselol)、紫花前胡素D、Pd-C-Ⅱ、Marmesin-11-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肝癌的相关性及PD-1单抗治疗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在CNKI、维普、万方、PubMed和CBM等数据库中检索关于PD-1与肝癌相关性及PD-1单抗治疗肝癌的公开发表的文献.由3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PD-1与肝癌相关性的研究5篇,肝癌组246例,健康组170例;PD-1单抗治疗肝癌的研究4篇,接受PD-1单抗治疗的患者共8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中CD4+PD-1、CD8+PD-1高表达均与肝癌有关(P﹤0.01).PD-1单抗组肝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0.18,95%CI:0.15~0.20,P﹥0.05);PD-1单抗组肝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64,95%CI:0.59~0.69,P﹤0.05);PD-1单抗组肝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4,95%CI:0.59~0.69,P﹤0.05).结论 外周血PD-1表达水平与肝癌有关,PD-1单抗对肝癌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亦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上颈椎不稳可累及脊髓和椎基底动脉等,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对其内固定治疗一直是脊柱外科研究热点.上颈椎不稳内固定技术经历二维至三维再至多维固定,简单至复杂再至个性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丧失较多的多节段固定至保留较多功能的短节段固定的演变,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该文就创伤性上颈椎不稳内固定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腰大肌是连接躯干和腿之间的主要肌肉,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腰大肌强度不足会导致周围肌肉补偿和过度使用,过紧或过度伸展还会导致许多病证,如腰背痛、骨盆痛、痛经、站姿扭曲、排便困难等。目前,腰大肌综合征缺乏专家意见或诊断标准。由于腰大肌综合征症状很难与其他背痛和髋部疼痛区分,患者往往被误诊。临床发现,急慢性腰痛为主诉的患者常伴有腹部、髋部、大腿部等腰丛神经支配区域不同部位的疼痛或异常感觉。与以往的一些疾病有所不同,检查患者腰大肌有明显压痛感并向腰丛神经支配区扩展。腰大肌综合征从病因病机而言,为病邪入络,导致络脉痹阻,不通则痛;故治疗上应该松解病变部位的粘连和卡压,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恢复络脉运行、输布及渗化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文章结合临床实践,并通过文献调查,初步拟定5条腰大肌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期更好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所致严重房室传导阻滞(AVB)并不少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也各异,为此,本文收集苏州地区部分医院1983~1993年住院病例39例作一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8.
9.
汪康  堵伟锋 《中国药事》2014,(6):607-610
目的建立HPLC测定依普利酮原料及其片剂、胶囊含量的方法,为标准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him—packVP—ODS柱(4.6mm×150mm,5μm),以水甲醇-乙腈-三乙胺(50:25:25:0.1)(用冰醋酸调节pH值为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依普利酮在10.10~151.47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依普利酮胶囊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3%,RSD为0.95%;依普利酮片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7%,RSD为0.76%。三批原料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9.9Yo、99.8%和99.9%;三批片剂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6.5%、96.89/6和97.4%;三批胶囊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是:97.6%、98.3%和98.2%。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依普利酮原料、片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不同粒径聚乙二醇化维生素K1(VK1)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表征,考察体内药动学和促凝药效。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不同粒径的VK1脂质体,采用马尔文粒径仪测定粒径、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Zeta电位;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以粒径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在4℃下储存1个月、在磷酸缓冲液(PBS,pH 6.8)及pH 1.2水溶液中48 h的稳定性;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考察肠吸收特性;ig给药考察脂质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以华法林钠诱导大鼠低凝血酶原血症,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II、V、VII和IX含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评价不同粒径VK1脂质体(2 mg·kg-1)促凝效果。结果 制备了3种VK1脂质体(Lip-180、Lip-120、Lip-60),粒径分别为(182.40±2.17) nm、(114.38±0.60) nm和(68.42±0.73) nm,PDI分别为0.21±0.01、0.12±0.00和0.17±0.01 ,电位分别为(-27.67±1.58)、(-22.93±1.81)、(-26.63±1.37)mV,脂质体均呈球形,分布均匀,包封率均>90%,载药量均>2.90%,稳定性良好。与Lip-180相比,Lip-120和Lip-60表现出更缓慢的释放性能和更好的跨膜吸收速率。Lip-120及Lip-60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是Lip-180的1.52和1.80倍,并且Lip-120与Lip-60的AUC0-∞分别是维生素K1注射剂(市售对照)的1.24与1.46倍。与低凝血酶原血症模型大鼠比较,经ig给药Lip-180、Lip-120、Lip-60及维生素K1注射剂后,PT显著降低(P<0.001),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水平均升高,其中,Lip-60作用最显著,除给药后6 h的凝血因子Ⅹ外,均差异显著(P<0.05、0.01、0.001)。结论 聚乙二醇化VK1脂质体分布均匀,稳定性高,释放缓慢,口服生物利用度高,体内促凝效果较好,优选粒径最小的Lip-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