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甲钴胺在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45例(45指),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均予甲钴胺1.5mg,肌肉注射,每日1次,15天后改甲钴胺片0.5mg,口服,每日3次。A、B、C组分别连续用药2个月、4个月、6个月。术后6个月对再植指感觉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B、C组感觉评分明显高于A组;B、C组间感觉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钴胺对断指再植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在一定期间内,用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其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胫骨上段前方创面1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9年法同Brunelli等首先报道拇指尺背侧皮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003年4月至2006年7月,笔者应用拇指尺背侧逆行皮瓣对12例拇指末节皮肤缺损进行修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6例,根据骨折类型、主要骨折块与塌陷部位选择切口,术中采用“T”形、“L”形或曲棍球棒形支撑钢板固定,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的骨缺损应用髂骨或人工骨植骨,同时分析术后外固定和屈膝功能锻炼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本组26例随访6个月~4年,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优7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术后2周内作屈膝功能锻炼者膝关节伸屈功能22例中20例恢复正常,外固定6周后再作膝功能锻炼4例中1例出现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减小。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按骨折类型而定,其疗效取决于关节面平整、下肢力线和关节韧带骨组织连续性的恢复,骨折压缩部位复位后骨缺损必须植骨、有效固定、适时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及护理对感染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2例实施VSD治疗的感染创面患者,男41例,女21例,年龄18~ 63岁,平均42.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采用VSD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1 500 mg/L碘伏溶液持续滴注灌洗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的堵管发生率、细菌培养转阴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堵管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细菌培养转阴率、感染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配合碘伏溶液灌洗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效果,能较好地控制感染,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拇趾腓侧足背皮瓣I期修复多指背缺损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对6例多指背缺损伤患者,应用游离拇趾腓侧足背皮瓣I期修复。并指后指背创面大小4.Ocmx2.Oem~7cmx2.6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手指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应用拇趾腓侧足背皮瓣I期修复邻多指指背缺损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志根  汪仁焕 《中国骨伤》2000,13(12):731-731
我院自 1991年以来 ,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软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资料详尽而且随访结果比较完善的 3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0例 ;年龄 19~ 5 6岁。左侧 2 4例 ,右侧 12例 ;损伤原因 :跌伤 2 7例 ,撞击伤 9例 ;脱位类型均为完全脱位 (半脱位多采用非手术治疗 )。合并伤 :第一肋骨 (同侧 )骨折 2例 ;肱骨骨折 1例 ;脑挫伤 1例。患侧肩部均有明显的肿胀、疼痛及明显台阶状畸形 (锁骨外侧端上翘所致 )和患肢外展活动受限 ,肩锁关节处压痛明显、X线片表现为锁骨外端明显上…  相似文献   
8.
9.
颈前路环锯减压BAK植入融合术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评价。方法 联合应用颈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技术治疗颈椎病患者40例,平均随访13.7月。对该组病人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的颈椎前弯度、椎间高度和施术阶段的Cobb角变化进行影像学观测,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颈椎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后Cobb角较术前变小,而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则三者均无显著性差异。该术式疗效优良率为72.5%。结论 前路环锯减压BAK融合器植入融合手术能达到有效减压,融合率高,能基本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前弯度,可在临床上选择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汪仁焕  陈维善 《淮海医药》2003,21(5):349-350
目的 探讨前路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路减压复位取髂骨植骨 Orion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颈脊髓损伤 2 6例 ,随访 7~ 2 6个月 ,定期摄 X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 ,以 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路减压复位植骨 Orion钢板固定后 ,手术节段稳定性好 ,融合率高 ,无需外固定 ,脊髓功能平均提高 1.0 8级。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Orion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 ,融合率高 ,有利于脊髓功能的恢复 ,便于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