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9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以免载体股直肌为实验模型,研究了该肌在一定脉冲电流刺激下其初长度与收缩力、肌张力及肌力变化的相互关系。同时测定了正常生理状态下兔伸屈膝时股直肌拉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兔股直肌延长在1.0cm内时,肌力随初长度的延长而增大,超过1.0cm时增大已不明显(p<0.0 1),1.0cm与股直肌的生理最大延长度1.1cm相似。说明兔股直肌的初长度变化不应超过生理最大延长度。而人的骨骼肌与哺乳动物的骨骼肌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人骨骼肌的初长度变化也不应超过生理最大延长度。肌腱转位后的活动范围应在原位的生理活动范围内,才能发挥最佳收缩效应。  相似文献   
2.
1996年Hamdi率先报告L2 椎浆细胞瘤及腺癌转移各 1例施行肿瘤切除 +假体置换术 ,但终因手术较大、病椎毗邻解剖关系复杂、彻底切除肿瘤及假体置入较困难 ,致使广泛开展受到限制。我院 1991年以来 ,行椎体肿瘤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术 4例 ,获得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例 ,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2 6~ 5 3岁。肿瘤部位 :T7椎 1例 ,T9椎 2例 ,L2 椎 1例。肿瘤病理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 2例 ,单纯骨囊肿1例 ,乳腺癌L2 椎转移 1例。术前下肢不全瘫 2例 ,其余 2例无神经损害表现。手术均在全麻下施行 ,术中充分…  相似文献   
3.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检测,进一步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致痛机制。方法:38例标本取自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术前术后记录疼痛等级。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标本进行CD68(为单核/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染色。将组织学观察结果与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疼痛量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8例标本中CD68的阳性表达为22例(57%),其中18例脱出及游离型椎间盘标本中阳性为14例(78%),20例膨出及突出型中为8例(40%)。(2)椎间盘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浸润与患者疼痛有相关性。结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在盘源性腰腿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是否有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es IC)的表达,以便进一步探讨突出腰椎间盘组织的致痛机制。方法:取76例不同类型突出腰椎间盘组织标本用生物素化羊抗人IgG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8例脱出和游离型腰椎间盘组织标本中40例IC表达阳性(占83%),28例膨出和突出型中仅8例(占28%)表达阳性。结论: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着IC的表达,且IC很可能是盘源性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生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5.
病例男性、21岁、已婚、汉族、农民。因髋部闭合损伤伴功能障碍3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髖关节后脱位(陈旧性)。既往无糖尿病及周围血管病史。入院时体温37.4℃、脉搏7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90mmHg。体检发现右下肢呈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右大祖隆有明显上移外余未见异常。病人可扶双拐跛行,右髋有弹性固定。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工作中常见因各种因素造成的小腿前内侧、足部、骨及软组织缺损,处理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肌瓣及岛状肌皮瓣填补膝以下组织缺损,取得较好疗效,并对二者进行了对比。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采用肌肉瓣,2例为岛状肌皮瓣,共10例。其中慢性骨髓炎8例,胫骨开放骨折2例,均有骨及软组织缺损,最大面积为10×8cm~2,最小6×4cm~2,左右各5例,小腿上1/34例、中及中下1/3各2例,足跟部2例。单纯选用腓肠肌者4例,比目鱼肌者2例,腓肠肌加比目鱼肌者1例,比目鱼肌加胫  相似文献   
7.
对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开放骨折,尤其软组织伤口污染重或伤口已有感染时处理较困难,内固定风险很大。传统多采用骨牵引或石膏固定、开窗换药,采取这些治疗方法时创面处理很不方便,护理困难,患肢难以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不利于患肢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蝮蛇抗栓酶对脊髓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蝮蛇抗栓酶对大鼠脊髓损伤时脂质过氧化物、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蝮蛇抗栓酶治疗组脊髓组织和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较对照组低,其脊髓组织和红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组高,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显示治疗组大鼠的脊髓损伤比对照组轻,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亦优于对照组。表明蝮蛇抗栓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影响与其抗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突出和非突出椎间盘中是否有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其组织抑制剂-1(TIMP)的表达,了解椎间盘退变和突出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突出椎间盘标本(分为凸出型,脱出型,游离型)和16例非突出椎间盘标本内MMP3和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突出椎间盘中的MMP3比非突出椎间盘的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出型及游型内的MMP3比突出型的多,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脱出突型及游离型内的MMP3无显著性差异,非突出椎间盘和凸出型椎间盘内TIMP1为阴性,脱出型和游离内TIMP1为阳性,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MP3和TIMP1的不平衡表达也许是椎间盘退变的因素,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差异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兔载体股直肌为实验模型,研究了该肌在一定脉冲电流刺激下其初长度与收缩力、肌张力及肌力变化的相互关系。同时测定了正常生理状态兔伸屈膝时股直肌拉长度的变化,结果证明,当肌肉延长0.4cm时,肌肉收缩力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