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患者,均采用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按JOA评分,并依据X线平片判断椎间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至6年,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6±1.7)分,术后平均为(15.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证实无骨块移位、脱落、下沉,颈椎高度、生理曲度获得重建,脊柱恢复正常序列。结论保留椎体后侧壁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等优点,是治疗颈椎病合并颈椎不稳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两种内固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和三叶草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两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12例,比较两组病例术中、术后指标及Neer评分。结果: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组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骨折不愈合发生率与三叶草型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Neer评价标准,锁定钢板组优良率88.5%,三叶草组优良率73.3%(P〈0.01)。结论:有限接触锁定加压钢板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优于三叶草型钢板,具有软组织创伤小、对骨骼血供影响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肱骨髁间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生于青年和壮年,特别是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C型),复位较困难,内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对肘关节功能有严重影响。2000年2月-2006年8月,我科采用双钢板法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3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截肢术后残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四肢截肢术后残端感染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创面行常规清创后皮下置入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全层缝合皮肤,24h不间断吸引,共治疗7~25d。结果:22例患者均未发生全身脓毒血症,截肢残端均愈合,无残端出血、皮肤坏死等并发症。随访3~6个月,残断皮肤颜色基本正常,质地柔软耐磨,无压迫性溃疡。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截肢术后残端感染,可在关闭创面的同时进行创面的引流,促进了创面良好的贴附,是治疗截肢术后残端感染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  钱钧 《中国骨伤》2011,24(9):742-744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撕脱皮片原位回植在四肢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8年6月至2009年7月入院25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撕脱皮片原位回植治疗,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1~57岁,平均41岁。清创后创面行常规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修复加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覆盖封闭,24h不间断吸引,应用VSD技术7~14d,拆除VSD后观察皮肤颜色、皮肤存活率及撕脱皮肤感觉功能。结果:使用VSD技术后感染得到控制,16例患者皮片存活率96%以上,7例皮片存活率90%以上,2例皮片出现边缘表皮坏死,换药后治愈。4周后回植皮肤颜色基本正常,质地柔软耐磨,无压迫性溃疡,撕脱皮肤感觉功能恢复可。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或中厚皮片原位回植,在关闭创面的同时进行创面的引流,降低感染的发生,促进创面良好的贴附,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 《中国骨伤》2010,23(3):167-169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加网状植皮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17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网状植皮治疗,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18~67岁,平均43岁。清创后创面用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材料覆盖封闭,24h不间断吸引,应用VSD技术7d,待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植皮治疗,术后观察皮肤颜色、皮肤存活率及足部运动功能。结果:使用VSD技术1~3次,感染得到控制,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给予网状植皮后,14例皮片存活率98%以上,2例皮片存活率95%以上,1例皮片出现边缘表皮坏死,换药后治愈,皮肤颜色正常,质地柔软耐磨,无压迫性溃疡,足部运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网状植皮可以控制感染,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缩短急性感染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36例。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6个月,神经系统症状有改善,肽网内骨质和上下椎体紧密连接。按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15分评定,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12.8分,优17例,良1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1%。结论:腰椎Tilf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固定牢固,卧床时间短,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 suppressor,OCIF)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符合标准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0例为骨质疏松组,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7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OCIF和ODF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正位总体L1-4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骨质疏松组血清OCIF和OD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骨质疏松组腰椎正位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与腰椎正位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呈负相关(均P<0.05)。骨质疏松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与骨折程度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血清OCIF、ODF水平升高,血清OCIF、ODF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关系密切,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β-specific sequence,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Ⅰ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衢州市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3月~2016年7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腰椎骨折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和血清β-CTx、PINP水平。结果腰椎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腰椎骨折组血清β-CTx、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与血清β-CTx和PINP呈正相关(P0.05)。β-CTx阈值为467.68 pg/m 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INP阈值为29.34 ng/m 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和PINP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I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