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脊柱融合固定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以及脊柱手术的逐渐开展,脊柱的固定牢固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邻近节段病(ASD)就是其中之一。自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腰椎融合术配合激光汽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出现头颈切割、导致手术失败的原因,找出预防方法。方法对本院2006至2010年进行了DHS、Γ钉、重建钉和PCCP等内固定术后的140例病例,采用以12周内避免患肢内收动作为主的一系列预防头颈切割措施并观察其预后,与2001至2005年的101例病例比较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随访满3年后无1例发生头颈切割,且愈合时间与2001至2005年病例相比未受影响。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各种内固定术后12周内避免患肢内收动作都能很好的预防头颈切割所导致的手术失败,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分析,阐述“责任椎”选择在老年多发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7年10月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9例(38个椎体),通过临床表现、X线、MR确定“责任椎体”24个。手术在C形臂X线透视下进行,经双侧椎弓根穿刺建立工作通道,放入球囊,持续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骨折复位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d内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次日由卧床转为下地行走,未发现并发症。术前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分别为(34.22±11.51)%、(26.53±11.61)%,术后伤椎前缘、中部高度丢失率分别为(13.21±11.43)%、(15.10±6.50)%;骨折椎体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24.50±3.10)。矫正至术后的(8.70±4.30)°;手术前患者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83.00±6.00)分减少至术后(27.00±5.00)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多发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在治疗过程中应重视对“责任椎”的选择。“责任椎”的选择需符合:①查体有明显棘突压痛、叩痛的椎体;②X线表现为椎体压缩性改变,MRI表现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STIR序列高信号;⑧影像学表现能够解释临床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E 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 集2016 年1 月-2016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两组患者 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维生素E,总疗程6 个月。观察两组氧化应激反应和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疗后6 个月,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22.73±25.65)μmol/L 和(104.82±18.94) μ/ml] 较对照组[(145.92±26.74)μmol/L 和(122.68±19.84)u/ml] 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 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西部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 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疼痛积分、关节僵硬评分、日常活动积 分及WOMAC 总分较对照组降低(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ysholm 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 膝关节运动功能评分[(75.21±10.85)分] 较对照 组增加[(66.48±10.44)分](P <0.05)。结论 维生素E 可以降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患 者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损伤性滑囊炎较常见,多呈慢性,好发于骨结构突出部位,因长期、反复摩擦和压迫而引起,病理表现为滑膜充血、水肿,呈绒毛状,滑液增多并充盈滑囊,可致滑囊壁增厚和纤维化。急性滑囊炎常在慢性滑囊炎基础上突发,损伤力量较大时,可伴有血性滑液渗出。临床表现多无明确原因而在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5月,采用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肩胛骨骨折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26~56岁,中位数33.5岁;左侧11例,右侧9例。Hardegger肩胛骨骨折分型:肩胛体部骨折14例,其中合并肩胛冈骨折4例;肩胛颈部骨折6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合并锁骨骨折2例,合并肩锁关节脱位1例,合并脊柱骨折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1 h至7 d,中位数3.5 d。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5.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0周,中位数8.5周;参照Hardegger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5例,可2例。无钢板断裂、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肩胛骨外侧入路掌骨1/4管型钛板内固定治疗肩胛骨骨折,切口小,损伤小,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60例作为腰椎骨折组(实验组),绝经后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髋部骨密度(BMD)、腰椎BMD和血清β-CTx、P1NP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髋部BMD和腰椎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β-CTx、P1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β-CTx阈值为467.68 pg/m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23、0.86、0.67;P1NP阈值为29.34 ng/ml时,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651、0.89、0.43;β-CTx和P1NP联合检测诊断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891、0.94、0.83。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血清β-CTx、P1NP水平升高,β-CTx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P1NP,两者联合检测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的诊断价值高于两者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